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中国大豆食品工业发展将与国际接轨

2004/3/18 0:00:00 来源:慧聪网.包装行业频道

全球大豆的加工量和消费量均呈上升趋势已毋庸置疑。加入WTO以后,我国大豆食品工业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与世界同步乃至领先的发展之路,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任务。

在国外,大豆食品工业产业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型集团公司手中,充分体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据此,我们应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由有关省、市及相关部门牵头或参与,以产业、技术、产品、市场、人才为主要考核指标及环保、安全为综合参考指标确定省、市级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支柱产品,明晰产权,重组资产,用好政策,盘活资金,组建规模化、集约式集团公司,对部分企业可以纳入试点,实行目标细化管理和准人证及淘汰制,形成现代化的、与国际接轨的大豆食品加工业构架。

在全球合作视点中,应先在大豆食品新产品研发和开拓应用领域方面全球寻求合作。全球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及其他制品共8大类1200多种。国外在大豆食品精深加工等方面较为突出。它们按照前部科研攻关、中部技术开发及后部转产接产的工作程序,工艺技术成熟,质量指标过硬,确实体现了高新技术、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除产品本身过硬被消费者认可外,国家还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大豆食品的功能作用,鼓励消费。

在全球合作方面还应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在降低能材消耗及包装保鲜方面,在全球寻求合作。在大豆食品加工中,我国与国外同类大豆食品加工企业相比,水、电、溶剂、能源和材料消耗方面总体指标比较高,国内同类型加工企业之间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幅度和差异很大,直接关系到加工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有工艺设计的问题,也有设备的问题,还有管理体制的问题。国内目前消费市场上基本还没有专用包装材料和过硬的保鲜技术,阻碍了大豆制品的贮存、运输和延长货架期,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国际间技术合作。

其次,在社会组织机构建设与配套技术工作方面,在全球寻求合作。全球不少地区和国家先后成立或组建了国家、行业和民间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协助政府进行大豆食品加工、经贸等工作。美国在14个州建立了联席大豆局(USB),还有美国大豆协会(ASA)等。阿根廷、欧洲、俄罗斯、委内瑞拉也有研究所或协会。我国先后组建和成立了国家大豆工程术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植物蛋白中心、北京市大豆同业公会、上海豆制品协会等。这些单位应提高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起到龙头、行头和领头作用,协助国家在宏观上制定技术指导、产业建设、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政策,在微观上实施大豆食品专项工程项目,等效采用国际有关大豆食品方面的标准。

中国的大豆食品工业联系的部门多、牵扯的行业杂、涉及的领域广,启动和操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实施发展战略和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应由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参与,龙头企业牵头,学会、协会帮助,着力在五方面下功夫:—是医治技术不能创新的顽症,二是解决产品质量不过硬的瓶颈,三是突破包装保鲜难,四是打通不能联合的环节,五是开醉国际间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的通道,最终实现大豆食品工业“十五”期间确定的指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