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三大奶牛养殖模式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2004/5/8 8:51:0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三大奶牛养殖模式比长短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按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化基础强、环境质量佳五条标准,确定东北(包括黑龙江、内蒙古2个省区12个地市37个县旗)、华北(包括河北、山西2个省的10个地市29个县)、京津沪(包括北京、天津、上海13个郊区县和25个农场)三个地区为奶牛发展优势区。三个奶牛优势区域内的草原型、平原农区型、城市牧场型基本代表了中国奶牛带的养殖模式,这三种模式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草原生态不断恶化。统计表明:我国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草原,牧草量少、质杂,而且草矮,只能供绵羊、山羊来采食,对于需要采食高草的奶牛,实在是勉为其难。天然的牧草从质和量上都不能满足奶牛产出高品质牛奶的需要。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看,北方万里大草原应该更多地承担起生态责任,而不是生产责任。

    城郊牧场能否续写昨日辉煌?中国乳业与西方乳品业走着截然相反的路线,是先在城市或城市近郊兴建奶牛场和乳品加工厂,这使得京津沪等大城市成为较早的奶牛优势发展区域。但是,近年来大都市乳品加工由于地租高、劳动力价格高和奶牛粪便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而陷入困顿,不得不调整发展战略。 2003年11月,在上海市奶协的召集下,全国10多个城市型乳业召开“城市型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共同探寻新的出路。

    现在,各乳品巨鳄越来越认识到,奶牛的发展优势是在平原农区,而不是所谓的“天然大草原”和成本、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城郊农场。平原农区发展奶牛的优势在于:其一,这里气候温和、水草丰美,能够为食量巨大的奶牛提供充足的饲草。仅冀中平原每年就种植4000万亩玉米,按每5亩玉米秸秆养一头奶牛计算,冀中平原即可养800万头奶牛(相当于现在全国的乳牛存栏总量)。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平原农区奶牛规模养殖起步早、基础好,初步探索出了既为广大奶农所接受又能与现代化乳品加工业相对接的养殖模式。位于冀中平原的石家庄三鹿集团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奶牛下乡,牛奶进城”战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从当初的“庭院养牛”衍生出托牛所、奶牛公寓、奶牛生态养殖园区等可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科学饲养模式。

    生态奶业以求得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为目标,为奶源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实际上,国内一些知名乳业公司已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从2000年起,石家庄三鹿集团采取多元投资形式,在奶源基地建设一些奶牛生态科技园区示范区,大力推广生态饲养模式。这种奶牛生态园区分为生活、办公、养殖、青贮、粪便处理五个小区,统一开展“种、料、病、管”等全方位服务。结果是,一方面大幅提高了牛奶的质量,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变废为宝,增加了农民收入。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说:“在奶牛生态养殖上,我们还没有做到最好,但我们知道什么是最好,我们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最好迈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