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三大啤酒湖南论剑 抢食“华南肥肉”

2004/5/31 9:23:09 来源:三湘都市报 唐婷 姜国斌 刘李

        青岛、燕京、华狮,湖南市场上的三大啤酒商今年以来格外引人关注:青啤宁乡布棋,新建20万吨啤酒厂;燕京啤酒星沙落子,新建10万吨啤酒厂;华狮则由全球最大啤酒酿造商比利时英特布鲁集团接手管理权,同样意欲扩充产能。

  “最后的肥肉”

  作为华南地区的主要市场之一,湖南历来是各大啤酒商的“必争之地”。青啤湖南分公司市场部经理周和军称,这是“华南地区的最后一块肥肉”。

  这种看法,来源于湖南啤酒产销能力的严重不对称。2003年,湖南啤酒产量为43.42万吨,销量却高达85万吨,本土所产啤酒仅占半壁江山。巨大的产销差距,为啤酒商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较而言,同属华南市场的湖北、广东、江西等地,市场已相对成熟,逐利空间减少。

  从各大啤酒商近期对湖南布局的调整不难看出,新一轮“跑马圈地”已经开始———2004年,青啤斥资1.2亿元在宁乡新建的20万吨啤酒厂,有望8月份正式投产;燕京投资7000万元在星沙新建10万吨啤酒厂,据称也将在“近期内出酒”。

  此前的2003年7月,青啤湖南分公司首次露面,从属华南事业部,负责青啤在整个湖南市场的销售。

  燕京更将华南市场的重心落在了湖南。2003年10月,燕京华南事业部在长沙成立,下辖湖南、江西、广东三省市场。随后设立的还有长沙华南燕京啤酒销售有限公司及燕京啤酒(长沙)有限公司。

  而主攻长沙市场的本土啤酒商华狮早已不甘心“仅仅停留在长沙”,依托英特布鲁集团强大的资源、技术及管理优势,华狮也声称要“走向全省”。

  “围城”内外

  有意思的是,华狮要努力走出长沙市场,青啤、燕京则在寻找一切机会杀入这个“核心城市”。

  在整个湖南市场,青啤、燕京、华狮大体“三分天下”;但在长沙,华狮占据了绝对优势,市场占有率高达63%。业内人士分析,青啤和燕京在长沙地区直接建厂,目标均直指长沙市场,意在抢夺核心销售区域。

  青啤华南事业部称:“长沙市场人均消费力强,辐射功能好,增长潜力较大,在城市市场中排在前列。”因此,青啤投资宁乡建厂,是完善湖南市场产能布局的战略需要,并不单纯意味着核心向长沙的转移。

  据有关人士透露,燕京在星沙新建生产基地,主要是考虑长沙市场的重要性,以及衡阳、湘乡两厂的中低档产品难以担当开拓省外市场的重任。记者了解到,星沙厂一期产能5万吨,未来3-5年内将扩建至10万吨。

  长沙华南燕京啤酒销售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毅告诉记者,星沙厂现阶段主要作为分装厂出现,一年之后才转为生产厂。为何是分装厂,有关人士分析,原因是“湘乡、衡阳两厂的罐装能力已比不上发酵能力”,另外不乏物流方面的考虑。

  三方“对决”

  以产能计算,燕京是湖南市场上当之无愧的“老大”——集湘乡、衡阳及新建的星沙厂,燕京目前已在湖南拥有40万吨产能;青啤合郴州、宁乡两厂之力,可达到30万吨;华狮则在13万吨左右。

  令人疑惑的是,燕京拥有最大产能,利润却最低。据省酒管办提供的数据,去年一年,燕京两厂总利润仅为86万元,远低于华狮的2444万、青啤的600万元。

  今年一季度的情况,同样反映出这种落差:青啤的产量达1.4万吨,同比增长5000多吨;华狮为1.6万吨,同比增长60%;燕京湘乡、衡阳两厂分别为6949吨、6893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万吨,下滑速度令人咋舌。

  王毅坦言,利润问题与“产品结构有关”,燕京旗下的燕京、骄杨等品牌均主打中低端市场。燕京在长沙设立华南事业部,就是为了整合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市场占有率最大化”。

  对于一季度销量下滑,燕京华南事业部指出,在市场重新整合期间,燕京不一定把重心全部放在销量上。据省酒管办有关人士分析,这应当是燕京在战略重组中出现的“正常波动”,整合期过后,应当会有较大的增长。

  如此一来,啤酒市场格局的变数也将更大。省酒管办主任刘飞称,随着新一轮布局与调整的显现,加上销售旺季到来,几大啤酒商在湖南市场上将有“激烈一搏”。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