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超市散装商品短斤少两

2004/6/4 9:58:25 来源:哈尔滨日报
超市所售事先已称好重量并用塑料餐盒和保鲜膜包装好的散装商品,在给消费者方便的同时,也在让消费者不明不白地掏了冤枉钱。昨天,记者根据投诉,对我市部分超市进行暗访后发现,超市散装商品普遍存在这种变相的短斤缺两现象。

  投诉:为包装盒

  买单太冤枉

  昨天,吴女士向记者反映,前不久,她在某超市买了一只用塑料餐盒和保鲜膜包装好的羔蟹。标签上标明,净含量为0.21kg,单价为81.6元/kg,售价为17.1元。回家后,吴女士把羔蟹连包装一起拿到附近的小门店电子秤上过秤,发现总重量就是超市标称的净重量0.21kg。再把羔蟹拿出来,将包装的塑料餐盒和保鲜膜称了称,电子称显示12g。这就是说,她为包装羔蟹的塑料餐盒和保鲜膜付出了12g羔蟹钱0.98元。

  调查:廉价包装与商品等贵

  昨天上午11时,记者分别来到3家超市,对此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同样廉价的塑料餐盒和保鲜膜,由于所包装商品价值不同,它们的价格也大不一样。

  在一超市的干货柜上,记者拿起一盒标价为4.8元的鱿鱼干,标签处写明:净含量0.054kg,单价89元/kg。当记者将这盒鱿鱼干复秤时发现,加上塑料餐盒和保鲜膜,鱿鱼的总重量已只剩了0.052kg。把鱿鱼从包装盒里取出,塑料餐盒与保鲜膜的重量为0.01kg。这就是说,鱿鱼的实际净含量仅为0.042kg。去掉缩水的0.002kg,消费者为方便盒和保鲜膜付出了0.89元,占整个商品价格的18.5%。

  现象:包装计价已成惯例

  调查中,记者发现,如此售卖的商品主要是散装熟食、果蔬、蜜饯、干货等食品。消费者在不知情或无从选择的情况下,为塑料餐盒和保鲜膜等包装物支付了商品价款。

  在某超市,记者问:“标价包括包装物吗?”“当然了。超市都这样,商品没包装不好打价格。”售货员干脆地回答。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