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功能性饮料究竟“欺骗”了谁?(一)

2004/7/2 10:44:08 来源:糖酒快讯

欧洲杯激战正酣,对于熬夜的我们而言,常常会在白天去超市买上一瓶现在流行的功能性饮料,美其名曰“为自己补充体力”。什么?什么是功能性饮料?“红牛”听过吧?“脉动”听过吧?还有“体饮”、“尖叫”、“激活”、“宝矿力水特”、“健力宝A8”以及老牌的“维体”……名字多得我们都列举不过来。

  世界知名品牌德国鲁道夫.威尔德食品公司的高级副总裁HolgerKirchnet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饮料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90年代初期,以冰茶为代表产品;第二阶段为90年代末期,以能量饮料、运动饮料、ACE饮料为代表产品;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功能性饮料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从中国目前市场的增长趋势来看,功能性饮料的年平均增长率将在5.3%左右,将是2004年饮料市场的亮点。

  什么是功能性饮料

  “困了、累了,你要喝红牛!”这是大多数消费者对功能性饮料的最初认识。2003年5月之后,各类打着“功能”旗号的饮料纷纷登场,一大堆概念也随之扑向消费者:“功能因子”、“电解质”……然而究竟什么是功能性饮料,却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

  记者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有关负责人那里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软饮料的分类》中并没有“功能性饮料”这一称谓,只有“特殊用途饮料”的提法。《标准》给“特殊用途饮料”下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三类。实际上,根据国际饮料行业的规定,功能性饮料即带有保健作用的饮料。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廖晓军教授称,功能性饮料除了有能强身健体、补充营养的产品外,还包括健脑产品,具有能量物质、能缩短疲劳时间的产品等。功能性饮料在广义上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

  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主要为两大类:补充型和功能型。补充型的有:如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维生素水饮料“脉动”、“宝矿力水特”、“维体”等,其作用是有针对性地补充人体运动时丢失的营养。一种名为“体饮”的饮料被厂家称为平衡饮料。平衡饮料是近年来风靡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种健康饮品。它含有钾、钠、钙、镁等电解质,成分与人体体液相似,饮用后更能迅速被身体吸收,及时补充人体因大量运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因此也算在补充型的功能性饮料范畴之内。功能型的有:红牛、怡冠、力保健、力丽等,它们是通过在饮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功能因子,使之具有某种功能,以满足特定人群的保健需要。

  时尚外壳的背后

  记者在一家便利店看到,正对大门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功能性饮料,而往年这里是冰红茶或者碳酸饮料的地盘。功能性饮料的购买者不少,闷热的天气里,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就有10多位顾客选择了功能性饮料。目前市场上600毫升左右瓶装的功能性饮料价格多集中在每瓶2.5元至3元,这个价格要比在超市里已降到了一元左右的矿泉水、纯净水高出不少,就是可乐、果汁、茶饮料也要比功能性饮料便宜一些。尽管价格不存在优势,但销售却日渐火爆。“作为新的饮料,应该说卖得还是不错的。”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这类饮料的销量上升很快,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

  在闹市的一些饮料摊点上,记者看到功能性饮料同样也占据了冰柜的显著位置。一个摊主道出了功能性饮料热销的原因:“这些新饮料包装花哨,名字起得前卫,年轻人拿在手里也觉着很‘派’,许多人买它就是冲着这名字和包装。”

  商家炮制概念,大力宣传造势,也推动了功能性饮料的热销。不少商家在拓展市场的初期普遍采用的做法就是,突出宣传自己产品的特点和功效。1995年,刚刚进入中国的红牛凭借“累了,困了,喝红牛!”这句冲劲十足的广告语,很快让这一品牌家喻户晓。自2003年开始,红牛在国内几乎是一枝独秀的格局被打破,在果汁、茶饮料、碳酸饮料充斥的饮料市场上,开始频频冒出“功能因子”、“补充电解质”、“平衡体液”等从未听说过的概念,伴随着这些新概念的出现,“尖叫”、“激活”、“脉动”等名称怪异的饮料横空出世,着实吸引了大批追求个性、时尚的年轻人。

  质疑“功能因子”的功效

  功能性饮料的种类众多,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是不是真的具有厂商宣称的各种功效呢?

  记者调查后得知,功能性饮料属于新产品,被纳入新成立的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范围。国家药品食品监管局的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由于相关法规尚未出台,因此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并没有一个特殊衡量标准,至于它的特殊功效,还有待研究。

  中国营养协会一位姓李的理事告诉记者,功能性饮料与普通饮料的最大不同,在于添加了功能因子。虽然从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们的需求,但功能性因子的作用到底如何,目前国内尚无充足的科学检测结果。厂家大打“功能”牌的目的,无非是一种跟风炒作。营养学界公认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极易流失或被破坏,而且维生素含量多的话,会影响饮料的口味。但如果只是少量地添加,究竟对人体能起到多大作用呢?至于疲惫时或运动后喝点功能性饮料,能否起补充养分的作用,那就更难说了。

  北京食品工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左兴一认为:“功能性饮料强调的是适应的人群,适宜的场合。比如强调抗疲劳、提神醒脑的功能性产品,消费者就不宜在睡觉前过多饮用。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功能性饮料为了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往往夸大功效,而淡化适用人群与场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专门从事饮料研究的廖晓军教授则把功能性饮料细分成七类:多糖、维生素类饮料;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饮料;矿物质饮料;益生菌和益生类饮料;低能量饮料和其他类。每一种类别的饮料具体的功效并不相同,如果没有针对性地饮用,无法发挥效用。因此他建议消费者在挑选功能性饮料的时候,不妨看看每种饮料上所注明的成分,根据各种营养素的不同,依照其成分补充身体所需。至于身体健康、正常,或没有体力消耗、不需要补充能量的人,喝这些功能性饮料,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红牛集团的相关负责人陈朝晖表示:“运动饮料由于其功能因子是电解质,也只有人们在运动之后或者大量流汗之后使用,电解质和维生素才可以迅速补充人体机能,达到最佳效果。当人处于休息状态时饮用则没有什么效果。”
  据了解,国际上目前对于功能性饮料的功效也没有定论。就连一向要求严格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于功能性饮料的效用也态度不明确。在日本,虽然功能性健康类饮料的上市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过程,但日本公共卫生审议会营养部部长、现任日本健康营养食品协会理事长的细谷宪政在日本健康食品审议会上,对目前功能性饮料的功效提出了这样的看法:“目前,功能性饮料的效果,并没有像药物那样在得到临床医学的证实后,才投入生产。因此,所谓滋养、强身健体的功效,值得商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