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健力宝“易帅”引发银行惊疑

2004/9/3 15:46:20 来源:财经周刊

  “出现健力宝这种情况,即使在评级较为宽松的国有商业银行,它的贷款至多也只能评个‘关注类’。”一位银行信贷人员这样评价最近健力宝掌门人张海退位的事件。


  8月25日,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健力宝集团执行总裁江达明宣布,一直被业界称为资本运作大鳄的健力宝总裁张海正式退位,来自裕兴控股集团的魏小军和祝维沙分别担任集团董事长与总裁。


  虽然江达明称,“这是一次正常的人事变动”,但这一解释似乎很难让人信服。之前银行已经吃过不少热衷资本运作的知名企业的亏,比如德隆,比如某大型医药集团,此次张海以令人始料不及的速度从前台退到幕后,使相关银行信贷人员的神经再次紧张起来。


  资本迷阵


  张海在入主健力宝后,展开了一系列频繁的收购行动,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最担心的是企业早就设好了局,是有预谋的。”一位曾给予健力宝大额授信的国有银行信贷经理不无担忧地说,他也开始对健力宝的未来走向进行跟踪追击。


  近期郎咸平炮轰顾雏军的事件已经引发了他的忧虑——郎咸平经过对科龙一系列收购活动的分析后,质疑顾雏军通过进入收购公司的管理层,然后大幅提高企业运营费用,提高公司亏损幅度进而压低收购价格,其间运用了种种资本运作的“技巧”——若这些运作的资金是来自银行,那对银行来说是巨大的风险隐患。


  “张海是靠资本运作起家的,其名声是在资本市场上闯荡出来的,他从未在内地做过实业,对酒类、饮料行业并不熟悉。”一位曾否决过健力宝贷款项目的股份制银行贷审人员称。


  作为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张海在健力宝一直没有闲下运作资本:2002年初进入健力宝后不久,张海便施展身手,于当年11月在河南收购宝丰酒业;2004年初,健力宝又出手华意压缩,尽管收购受阻,但还是引发了业界瞩目;不久前的8月20日,西北化工在《证券时报》上的公告显示,健力宝又从西北化工第一大股东手中购得26.46%股权,成为这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此外,健力宝还在广州涉足房地产,在深圳投资足球产业,它因此一度被业界指为“不务正业”。


  据健力宝内部人士透露,从去年开始,张海还先后接触并尝试过对粤美雅、莲花味精、双环科技等七八家上市公司的收购或参股。


  但健力宝的多元化战略并不为外界所看好。“从健力宝的资本实力来说,实现多元化并不现实。”一位银行客户经理认为。据西北化工的公告披露,目前健力宝的注册资本为3698.93万元美元。


  该客户经理分析,当前中国一些企业家很冲动,一味求大求全,而且投机目的很明显。他们通常会采用低价收购的方式买入一些企业,运作几年后再卖出,“将猪仔养大后再宰,从中赚取差价”,“为了达到资本运作的目的,他们会做很多事情,比如做假财务报表、从事不平等交易等。”


  “从目前政策上说,将贷款用于资本运作是违规的。”该人士继续指出,收购一家经营较好的企业,资金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而从介入到最终实现控制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比如半年甚至更长,这期间只有投入而无产出。“过多地进行资本运作,而不顾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将导致现金流量在时间上与贷款额不匹配,可能会导致到期贷款的归还出现问题。”


  “当遇上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出现德隆这样的事件并不奇怪。”他说。


  股权之惑


  “健力宝的关联企业太多了,我们难以监控其资金流向。”前述国有银行信贷经理对此颇为头疼。


  健力宝集团的股权结构一直有些扑朔迷离,甚至外界对张海在健力宝的股权份额也莫衷一是,坊间比较普遍的说法是40%,而张海曾公开表示自己在健力宝已占50%以上的股份,还有一种来自健力宝内部员工的“爆料”,说他实际占有股份仅为10%左右,“张海并不是健力宝的大股东。”


  “对此,健力宝董事会仅是发表了一份语焉不详的声明,说张海从来都不是健力宝集团的控股股东。”该信贷经理至今不清楚健力宝的股权状况。


  根据西北化工的公告,健力宝的董事会成员为张海、郭泳、张金富和谭超;其第一大股东是三水健力宝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157.33万美元,占58.3%的股份;三水健力宝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由三水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股90%)和张海(持股10%)组成,注册资本为3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张海;同时张海又在三水市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中持股40%。


  相关资料显示,张海还是健力宝第二大股东CASA ASIA LIMITED的董事会成员。


  “健力宝的股权架构复杂,关联企业之间互相参股,盘根交错,银行很难掌握其真正的融资数额。”上述贷审人员评价,“这也是我当时否决其项目的原因之一。”


  以银行信贷人员的经验判断,管理层的变更、股东之间产生严重的分歧并演化成矛盾等现象通常是问题贷款出现的表征。这次张海的出局已是既成事实,有人猜测有可能是由于其经营不善,才被内部股东“逼宫”退位。而8月26日健力宝董事会的那纸声明,除指张海不是控股股东外,还称“张海先生的任何言论和行为都不能代表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他仅仅是董事会成员之一”,言语间似有划清界线之嫌,这也是信贷人员对其内部关系产生诸多联想的原因之一。 


  疑窦丛生


  “我还发现了健力宝授信申请的诸多风险点,这也使我对他们的项目并不看好。”这位贷审人员说,“比如健力宝大厦,占用资金3亿元,我特别留意看了他们的报表,从2001年起,一直放在账面上,压着不动。”


  健力宝的贷款多以品牌做抵押,但该人士认为其当前的营销策略与其品牌并不相符,而且,健力宝的品牌效应并没有为其在信贷人员眼中加分,因为“饮料、食品都是银行审慎面对的行业,因为其消耗大、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激烈,而回款又相对较慢”。


  至于健力宝“资金链断裂”传闻,早已不绝于耳。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健力宝投资战线拉得太长惹的祸:据传2002年将宝丰酒业纳入囊中后,健力宝砸向白酒市场的巨额资金并没有预想的回报,因此大伤元气,“这样的资本扩张很多时候实际意义不大,比如收购西北化工,就与主业毫无不相干,终于导致在资金方面出现了问题。”


  对此健力宝方面回应,称“今年由于宏观调控的原因,暂时出现了困难,但不是全局性的问题。”


  “这也不算是狡辩,”上述客户经理认为,“宏观调控对所有行业都会有所影响,由于人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普遍头寸紧张,纷纷收缩贷款,因此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必然受影响。另外,现在各经济单位的联系都很紧密,健力宝的下游客户,比如一些中小企业,也必然受影响,宏观调控的连锁反应马上就出现了。”


  日前又有媒体爆出消息:从今年5月份开始,健力宝俱乐部球员的基本工资就一直没有到位,直到今日,球员近3个月的工资还被拖欠着,“这种状况是近5年来从来没发生过的,很不可思议。”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可能是健力宝集团对俱乐部的财政加紧了管理,还有说法称是上层对俱乐部进行财务审查,资金被冻结了。


  对于健力宝高层近来“将控制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饮料主业的发展”的声明,被外界理解为健力宝进行战略收缩的“亡羊补牢”之举。


  对于健力宝的种种不利传闻,上述贷审人员认为,尽管未完全得到证实,但在市面上影响已经非常不好了,因为宏观调控之后,银行已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肯定会对其收缩资金链,“这对健力宝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