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啤酒投资热该降温了!

2004/11/3 10:15:21 来源:中国食品信息网
    新一轮啤酒投资热主要受企业并购和区域布局拉动,其中有含技术进步因素的项目,但相当一部分属于扩大产能和在各地建新厂。尽管啤酒业目前发展势头强劲,但已出现产能过剩、售价下滑等现象,必须警惕因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带来的过度竞争,最终导致行业整体效益滑坡。

  中国目前是世界啤酒产销第一大国。去年中国啤酒总产量2540.48万吨,今年啤酒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预计产量同比将增长8%。据悉,中国啤酒业新一轮投资中又上马了238个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产能500万吨。与此同时,国外啤酒生产巨头们也纷纷到中国投资,一时间国内啤酒市场空前繁荣。有关专家认为,尽管中国啤酒业发展前景看好,但已出现产能过剩、售价下滑等现象,必须警惕因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带来的过度竞争,以规避行业整体效益滑坡。

  竞争出现白热化

  中国啤酒行业近年来在竞争中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圈地运动"。青岛啤酒在全国收购兼并了38家啤酒企业后,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燕京啤酒也不甘落后,几年来先后收购兼并了16家啤酒企业。"黑马"华润啤酒在巨资收购辽宁雪花啤酒后乘胜追击,先后把13家啤酒厂纳入旗下,年生产能力从120万吨猛增至200万吨,稳坐行业第三把交椅。由此,中国啤酒市场群雄纷争的格局逐渐演变成青啤、燕京、华润三足鼎立。

  在此轮兼并过程中,行业第二集团也不甘落后。实力稍逊的珠江啤酒、蓝剑啤酒等也纷纷设法兼并周边的一些小厂。此外,外资对中国啤酒业的兼并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任唐涛介绍,中国啤酒业是开放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引入外资较早、较多。1998年,全国就有近百家中外合资企业,产量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32.80%。有近40个外国品牌啤酒在中国生产,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近几年,外资进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能盲目乐观

  中国酿酒行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指出,目前中国的啤酒产量已经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也已培育出以青啤、燕京、华润为代表的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啤酒企业集团。但这些集团与全球第一、第二大啤酒集团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唐涛认为,国内市场掀起的并购热是好事,有利于市场进行有序、高层次竞争。在打完价格战、广告战之后,啤酒行业将把目光锁定在利润较高的高端产品上。中国啤酒业是个典型的重复建设行业,许多生产能力过小的啤酒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重组、并购和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将使国内啤酒企业更趋规模化,是啤酒业走向成熟的象征。同时,外资并购也有利于国内啤酒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股权结构多元化,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国际巨头的进入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国际化因素,但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市场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问题。

  投资过热是"硬伤"

  据了解,惠泉啤酒在燕京收购其国有股之后发布的首个公告称第一季度亏损。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国内啤酒市场的有效需求增长已经大幅度减慢,供过于求成为突出问题。啤酒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虽然是一种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但从目前整个市场行情来看,如果不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而盲目求大,最终有可能因"消化不良"而使企业陷入艰难的境地。

  据介绍,2003年啤酒业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82.31亿元,实际完成40.85亿元,新开工项目建成后至少要增加产能500万吨。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啤酒业现有生产能力已经过剩,得出这个结论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产能高于需求,尤其是农村市场需求增势缓慢;二是市场过度竞争,导致多数企业销售下滑。

  目前新一轮啤酒投资热主要受企业并购和区域布局拉动,其中有技术进步因素的项目。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属于扩大产能和在各地建新厂,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啤酒行业的竞争,一些企业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金威啤酒董事长叶旭全曾表示,中国啤酒企业在争夺国内第一把交椅时一哄而上,盲目做大是不理智的。金威的目标是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然而对于竞争如此激烈的国内市场来说,尽管规模并不是啤酒企业做大做强的惟一要素,但规模偏小却往往会制约企业发展。

  有关专家还指出,尽管目前多数啤酒投资项目属于企业行为,但均大量使用了银行资金,如果投资失败受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啤酒业投资过热现象,重新规划行业发展并且出台啤酒业投资指南,使中国啤酒工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