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成败分析

2004/11/9 14:20:37 来源:壹食品中国网
    中国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依靠“三驾马车”的拉动——国有控股与上市公司、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公司、民营企业。外资公司来到中国创建基业,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发展快的多,发展慢的少;经营业绩不稳定但继续留在中国的多,从中国完全撤退的少。
  ——据美国商会调查,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赢利的占四分之三,亏损的有四分之一。在赢利的外资企业中,有一半企业的赢利高于国际赢利水平。
  ——国际著名的《财富》杂志在中国评选最受赞赏的100家企业,排行榜中有7家企业主营或兼营食品产业。
  ——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和饮料制造业2003年100家强势企业中,有40家是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在餐饮业百强排名中,麦当劳与肯德基成为快餐连锁行业的龙头企业。
  ——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双双进入中国开拓市场,竞争取得双赢与多赢的辉煌战果。
  ——食品业跨国公司品牌价值和无形财产迅速提升,许多是得益于在中国发展取得的良好业绩。
  ——在中国境内,食品产业资源重组及战略整合的进度和规模呈现前所未有的扩张态势。
  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也会有经营不善、亏损倒闭甚至于销声匿迹的情况,如方便面行业中的美厨与营多,冷食业中的美登高与凯菲,乳品业中的卡夫通用,啤酒业中的嘉士伯等。
  为什么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成长快有的成长慢?原因错综复杂,各不相同。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成败与兴衰,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如何,可能是关键性因素:
  1.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实施。在中国,成功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坚定实行长期发展战略、中国全境发展战略、本土化发展战略、农工科贸一体化的食品产业链战略。不成功的外资公司往往是单搞工业、不顾农业与商业的“橄榄球形”企业模式。他们的战略多是短视行为,很容易造成水土不服。
  2.企业领导人的选择与使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商战中,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要有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核心领导层。而许多外国和中国企业都有官僚主义的通病。
  3.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时俱进。要善待员工,贯彻企业理念,形成坚强竞争力。
  4.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强化。大企业集团在中国中心城市设立总部或亚洲总部,建立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企业形成了从原料基地到供应商、经销商、零售商的流通体系;确定了从农村到城市或从城市到农村的市场定位。外资企业的成败或兴衰,与这些组织机构的设置调整和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是否顺畅密切相关。
  5.外资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必须赢得人心,亲和力至关重要。
  如雀巢公司扎根黑龙江双城17年,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培训农民。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的奶牛的饲养技术,降低了饲养成本,使农民增加了收入,企业也得到了农民、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真挚信任和支持。再如可口可乐设立希望小学赞助贫困儿童;给陪同学生高考的家属送饮料;为庆祝中国申办奥运成功,特制有奥运会会徽的易拉罐饮料等等。
  6.外资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东方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有各自的特点和文化内涵,现在的情况是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中国的多,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饮食文化进入西方的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信息与人才的广泛交流必然促进东方与西方饮食文化的交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北京食品协会会长  李士靖)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