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存在五个方面的误区

2004/11/11 9:35:01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关于食物的安全性与安全感,消费者与专家的感觉差异很大。目前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存在五个方面的误区。”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里特日前在南昌召开的一次食品安全研讨会上发表的观点。

    李里特说,在一次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调查中,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是最危险、最容易致癌的,而专家们则认为吸烟和部分普通食品更危险。之所以造成这种认识的悬殊,是因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由于近年来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密切关注和适时揭露,不少消费把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看得过于严峻,有消费者甚至觉得不知道还能吃什么。这就是第一个认识误区。李里特说,实际上,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情况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而且每年都在好转。

    来自卫生部的统计数字也证明了这一点:《食品卫生法(试行)》前的1982年,我国食品卫生监测总体合格率为61.5%;《食品卫生法》实施后,1994年、2000年和2002年,食品卫生监测总体合格率分别达到了82.3%、88.9%和93.4%。
“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就不安全。”这是人们的第二个认识误区。其实,科学、合理、合法地使用合格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科学的进步,我们反对的是滥用、错用、违法使用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严格的批准审查制度,对其添加的量和添加的方式都有严格要求,保险系数很高。有些添加剂本身还是营养成分,比如食盐、硒、锌等。

    第三个认识误区是以为纯天然食品就是安全的。李里特说,食品是否安全,不能以是否纯天然来判断。自然界中也存在原本有毒或可产生毒素的生物。纯天然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量,我们要杜绝的是危及人体安全的错误加工方法。比如,果酒里都含有甲醇,而摄取量过大就可能引起中毒。

    认为使用了农药、化肥就一定会对食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是人们的第四个认识误区。李里特说,科学、合理、合法地使用农药、化肥,是现代农业科技的成果,是保证农产品品质和数量的前提,不会造成食物不安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们的共识是,对每一种农药都要做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即用试验动物做长期的毒理试验,甚至对这些动物要做几代的长期饲育试验,确定其对人体的最大无作用量,决不容许食物中残留的农药对人体有任何不良影响。

    另外,以为食物的颜色越鲜艳就越安全也是不科学的。有些消费者购买面条等食品以为越白越好,其实投机者正是利用消费的这种心态,在食品里非法添加了雕白块等有损人体健康的成分,使食品的卖相更好。李里特提醒消费者,对于餐桌上色泽异常鲜艳的凉拌菜最好少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