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鲜奶”面临叫停长春出现“消毒奶”

2004/11/29 10:40:51 来源:新文化报

    国家明年10月份实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鲜奶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奶
 

从明年10月1日开始,任何在市面上销售的奶品都不得标示为鲜奶。在鲜奶与常温奶大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国内一些乳品企业认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一旦实施,无疑会给目前大打“鲜奶”牌的乳品企业带来影响。而近几年才有些成绩的我省乳品企业,是否也面临《通则》带来的影响呢?

新定义:鲜奶将专指原奶

据了解,《通则》规定,“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当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或等效的名称”。同时认定,“新鲜”一词用于食品标签或标示上,意指该食品是处于“生”的状态,并未经冷冻或任何形式的热处理或其他任何形式的防腐处理。而从牛奶行业来看,只有刚刚从奶牛身上挤下的奶才称得上是鲜奶,人们习惯称为鲜奶的巴氏消毒奶则因经过了80℃以下加热消毒的加工处理而不能再称为鲜奶。这也就意味着,明年10月1日《通则》正式实施之后,如果巴氏消毒奶的包装上还标注有鲜奶字样,就是违规。业内人士认为《通则》的出台和实施,免去了对消费者的误导。

现状:奶企业靠“鲜”争市场

昨天,记者在对长春各大超市和商场的乳品柜台走访中发现,几乎所有品牌的牛奶无“鲜”不上市。就连面对记者的采访,长春某乳业的负责人也毫不避讳地承认,“鲜”牛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不少消费者。由于我国对奶的消费全面兴起的时间不长,目前消费者对巴氏奶、还原奶加工工艺和营养成分以及相关知识还比较陌生,因此乳品企业纷纷利用“鲜牛奶”的概念,让保质期为7天的巴氏奶顶了“鲜”的位置。

省质监局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牛奶、果汁等饮料今后标签上标注的商品属性名称中不适宜再用“鲜”字,而以前对“鲜”字的使用是由于企业对食品标签标准理解不透,又未得到明确的意见而产生的。

影响:短期内会影响销量

长春本地某乳业徐经理认为,奶品不标示“鲜”,由于消费者认知程度要有一个过程,因此短期内牛奶的销量可能有一定的萎缩,但并不会长期影响产品的销售。“毕竟消费者对‘新商品’要有一段适应期。”他说,现在大家喝牛奶已经成为习惯,一旦没了“鲜奶”,短期内会对奶制品重新做选择,这会影响到企业的销售,所以企业要提前使新产品渗透市场,并淡化已推出的鲜奶。目前我省已经有部分乳品企业根据巴氏奶的特点陆续推出了“消毒奶”,淡化“鲜奶”的概念,且巴氏消毒奶也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