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浸染过大量色素的劣质儿童糖果害苦农民娃

2005/1/17 9:10:52 来源:四川质量报
    自贡市富顺县当地一直有一个加工糖果的习惯,而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社区一带也有很多来自富顺的外地打工者,他们一部分人在通过勤恳的工作从事衣服等行业的加工,也有一部分人沿袭着传统的加工方式生产儿童糖果,不过他们大部分并不具备加工的卫生水平,同时还会随时在沙河源社区一带随时搬迁。他们往往租住当地的民房,用大锅和自来水熬糖,然后使用大量的色素浸染糖水,着色后的糖团在一块肮脏的被子里面保温,工人们就坐在一张长方桌前用手拉出糖条,用剪刀将糖条切成小段,随后将含有聚氯乙烯的塑料棍就直接插入糖体内。随后这种劣质的糖果再以低价批发到一些乡村小卖部和一些食品批发市场,而这些糖果通过如此渠道直接流向了城市周边农民娃的口中。
劣质棒棒糖进入城市周边小卖部
几个月前,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办踏水村村委会斜对面的那条小巷,会时常有一辆载满了糖果的三轮车出现。据当地知情的村民王先生介绍,去年的3月中旬这些劣质儿童糖果加工作坊被本报曝光后再也没有加工,不过大约1个多月后,隔壁却相继出现了2家儿童糖果的加工作坊。
1月9日,他带领本报记者走访了周边的几家小卖部,这些小卖部大多摆放着一个用塑料盒装着的棒棒糖,棒棒糖的外包装标有葡萄糖、炼奶水、水果原汁等原料,不过竟然找不到棒棒糖的生产厂家。一问小卖部老板这些糖果的具体加工地址,他们竟然大多摇头不知,“这些棒棒糖都是由附近的作坊老板亲自送货上门的,因为这些棒棒糖的价格比正规厂家的要便宜一半左右,所以就在销售这些来历不明的棒棒糖。”后据记者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位于成都市羊犀立交桥附近一家食品批发市场都能批发到这种儿童糖果。随后,记者果然在那家批发市场看到了一种三无的薄荷糖棍,不过他们也声称,这些薄荷糖棍都是有人定期亲自送货上门,由于价格便宜加之卖完后才付款,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所以也没有考虑这些儿童食品对他们有大的伤害。
脏被子保温红色糖体
随后,记者按照他提供的确切地址来到位于踏水村村委会斜对面的那条小巷,然后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一股浓烈的糖味随风而起。推开那扇红色的铁门,一口大铁锅内正冒着滚滚热气,糖水在锅内不停翻滚,一个女工正将白糖倾倒进装了自来水的大锅内,等糖水熬了数分钟后再倾倒进大量的色素,不到1分钟色素浸染后的糖水瞬间变得通红。大锅旁边的一张方桌上摆放着3个外观粘满了污迹的小瓷碗,由于瓷碗内盛装了大量的色素俨然小孩玩耍的红泥、黄泥、绿泥一般,而盛装色素的塑料盒也没有生产日期。那位自称姓万的妇女告诉记者,“只有添加了大量的色素,这些儿童食品才有好的卖相。”
等她将一大锅糖水熬干,然后将红通通的糖团放进一个肮脏的被子。早已候着的那位年纪稍小的女工熟练地将手伸进被子里拉出一块细细的糖条,然后用尖刀将糖条切成小段,旁边的女工将一根细长的塑料根插进红色的糖条里,没有来得及装进塑料盒里的棒棒糖就放在地板上。2位女工向记者透露,自己来自自贡市富顺县,半年前放弃了制衣厂的工作便在这里加工棒棒糖,这些糖果会卖给周边的小卖部和一些食品批发市场。一种棒棒糖的外包装上标有葡萄糖、炼奶水、水果原汁等原料,不过现场竟然找不到这些添加剂,显然这又是一种空壳食品。
含有毒素的塑料棍插进儿童糖果
记者在一旁的地板上发现了一大口袋塑料棒和塑料花,不过这些塑料制品没有标厂家,同时记者在现场还发现了棒棒糖的合格证,印有厂家是成都市新新食品厂的标签,而厂址却是成都市苏坡乡;合格证上的卫生标准也竟然错误的印成了执行标准“GB7200-87”。“这些标签是自己委托一个印刷厂印制的,由于棒棒糖没有标签别人不会买”,据在场的女工介绍,每天可以加工出上100斤棒棒糖、海椒糖、糖葫芦等5种儿童糖果,糖果主要批发给附近的乡村小卖部和周边的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由于每支棒棒糖仅4分多钱,加之大部分都是卖完后才付钱,前来购买这种廉价棒棒糖的人也真不少。
摆在记者面前的糖条呈现出绿色,而女工们还会将这些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塑料制品插进棒棒糖。那么粘满了色素的糖果和塑料制品会对儿童造成多大的伤害?成都大学生物工程系的高级工程师王大杰这样告诉记者,“国家规定了色素的使用范围和限量标准,儿童食用了含有过量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剂等物质的食品,会对肝脏、肾脏、血液系统等形成巨大的危害;同时市面上销售的一些带有黑、蓝、红等深色塑料大都是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重新加工而成,这些塑料制品的成份大都含有毒物质聚氯乙烯,聚氯乙烯树脂中未聚合的氯乙烯单体也会对人体产生毒害,聚氯乙烯树脂在加工中还要加入一些增塑剂、颜料等有毒的辅助材料,同时塑料稳定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铅,这种铅盐极易析出,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随后,记者在紧邻的另一家棒棒糖加工作坊发现了上面类似的一幕。
神秘制假者万老板再次现身
昨日下午4时许,成都市工商局金北工商所第三巡查分队的谢祥明队长接到记者举报立即带领执法人员前往位于成都市沙河源街道办踏水村4组的加工作坊,那股浓浓的糖味还弥漫在空中。那扇红色的铁门紧锁着,听到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院内的那条大狗一直汪汪地叫过不停,随后院内突然传出哗啦啦的搬东西的巨响。
执法人员在门外大约等待了10分钟,一位中年妇女才打开了铁门,不过神情慌张的妇女却理直气壮地告诉执法人员,“我们这里没有加工糖果”。不过细心的记者已经发现,院内还摆放着熬糖的2口大铁锅,铁锅旁边的一张凳子上还放着3个小瓷碗,碗里装满了不同颜色的似泥糊一样的色素,而天上的细雨就直接落进盛满了色素的瓷碗中。那位妇女告诉记者,“糖果里面加了果绿、胭脂红、柠檬黄三种色素,只有加足了色素和香精,那些农民娃才会购买加工的棒棒糖、薄荷糖等糖果”。
执法人员发现一间屋内摆放着数千个盛装糖果的塑料盒,而且后门还敞开着,据传部分糖果已经被转移到其他地方。执法人员在另一间屋子内搜出了加工好的16件棒棒糖、海椒糖、糖葫芦、鸭儿糖、薄荷糖等糖果,加工案桌上一件肮脏的被子中还覆盖了大约100多斤的糖团,初步估计查获有近千斤糖果,同时屋内的地板上还堆满了插进糖果中的塑料棒和塑料花,初步估计有近千只。谢祥明队长告诉记者,“工商执法人员将依法取缔这家儿童糖果加工作坊,同时将依法暂扣所有的糖果和违法加工儿童食品的工具,在此希望家长要到正规的商家为孩子购买儿童食品,也希望儿童不要单独到一些小卖部购买来历不明的食品。”
正当记者准备离开现场的时候,一位自称姓万的中年男子冲进屋内,露出蛮横的样子一再打听记者的真实身份,原来这个中年男子就是去年3月15日本报记者暗访调查后被当地工商所查处的那家糖果加工作坊的老板,在场的执法人员也没有想到作坊老板会搬进隔壁的住房继续非法加工儿童糖果。据悉,目前工商执法人员正在对此展开调查,同时调查周边依然存在的这些非法流动性较强的儿童食品加工作坊。
四川质量报记者彭文春报道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