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烟台如何成就“中国食品名城”?(二)

2005/2/17 10:58:14 来源:今晨6点

    转移区位优势明显  

    食品工业涉及三次产业,产业链较长,要建立完善的行业管理体制,需对信息渠道进行整合、统筹,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最大程度促进食品行业发展。烟台食品工业充分利用良好的基础条件,把有利条件变为竞争优势,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样就能够实现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业内人士对此达成共识。

    除了资源优势,食品工业发展还有广阔的本地消费需求及优越的地域优势。烟台城乡居民完成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过渡,为食品生产提供了不同层次、多元化的本地消费需求市场。而与经济发达的日韩毗邻,与其文化相容性强,承接其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明显。

    从全市工业生产的大局来看,食品工业正在逐渐奠定自己的支柱地位。

    首先,食品工业的销售收入在全市工业的比例正逐步提升,占到了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18.2%,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除了销售收入的比例在逐步提升以外,2004年,食品工业的利税也占到了全市工业的16.7%,利润占到了全市工业的16.2%。

    其次,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在全市的机械制造业、企业加工、电子信息、黄金等四大支柱产业中占34.4%,利税占33.1%,利润占31.8%,均居四大支柱产业的第二位。食品行业的龙头地位日益加强。  

成名仍需奋发图强  

    虽然食品工业战绩不俗,但若将眼光放开,烟台的食品工业尚令我们汗颜。在全国食品工业名单中,烟台排名最靠前的张裕仅列中游;烟台有无与伦比的果蔬资源,可果汁饮料生产企业都与中国名牌无关。

    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烟台食品工业还需奋发图强,应该在全国大格局中找对手。我们有资源优势,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却在省市内打转?为什么那些老名牌食品企业总不见长进,犹如小家碧玉,向外迈不出一步?一年以来,烟台食品工业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烟台食品工业的未来,应该看清自己的不足,让“中国食品名城”尽快实现是每个烟台人的心愿。

2005年1月底,有消息传来:漯河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国首个中国食品名城。看来对中国食品名城有所想法的不止是烟台。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形式,值得庆幸的是烟台食品行业亦在求新、求变、求发展。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今年的果蔬会被国家有关方面获准更名为“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把食品内容加入博览会,正是烟台加快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的一个战略方针。

    烟台打造“中国食品名城”的蓝图是美好的,我们也正为实现这个蓝图奋力向前:到2007年,全市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800亿元,年均递增25.6%;出口交货值达260亿元,年均递增28%;全市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食品龙头企业力争达到12家。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正在向烟台招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