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鲜奶收购价接近国际奶价

2005/3/14 10:14:53 来源:新民晚报

    面对去年以来饲料涨价、养牛效益下滑的趋势,奶农们对提高鲜奶收购价、增加养牛收入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乳品加工企业经理和乳业专家却表示,我国目前的鲜奶收购价与国际奶价十分接近,奶业已呈现两头难见利的尴尬局面。 
 
    去年以来,随着粮食提价,市场上凡与粮食有关的产品价格都有不同的上扬,其中饲料价格上涨了20%。唯独有一类产品例外,这就是牛奶和牛奶制品。目前,我国各地的鲜奶收购价基本在每公斤1.5元到2元左右。以目前的饲料价格,奶农们按这个奶价卖奶,基本无利可图。

    尽管目前我国鲜奶收购价与奶农的养牛投入相比偏低,但这一价格水平已与国际奶价十分接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目前全世界原奶价格大洋洲最低,每千克奶的价格为15美分;欧盟最高,为50美分。专家认为:“与其他国家奶价相比,我国奶价已经到头了。”今年,我国有15个省、市、区乳品加工企业利润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对此乳业专家提出以下建议: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降低原奶生产和企业经营成本。目前当务之急首先是提高奶业生产力水平,引进、培养、扩大优良品种群体,改善饲料结构,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努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其次是不断扩大乳品企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实现鲜奶收购优质优价。

    对奶农实施价格补贴政策。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奶农利益、避免库存和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对乳业生产和贸易采取价格支持政策、直接收入支付与投入品补贴、供给管理、垄断贸易和动植物卫生检疫等扶持政策。因此,建议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奶农实施价格补贴政策,以规避奶业生产风险。

    建立乳品企业与奶农的风险共担机制。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公司加农户”等适合我国特点的乳业生产组织形式已初步形成,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分散饲养、集中挤奶和养殖小区的组织形式,使奶农和加工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并最终在企业与奶农之间建立起风险共担机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