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非转基因身份(IP)认证脱颖而出

2005/6/10 11:41:43 来源:中国质量报
    今年4月18日,欧盟正式实施了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最新法规《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和饲料标签法和可追溯性法规》,法规明确要求如果产品含转基因材料或转基因成分,或最后的加工品虽检测不到转基因成分,但其是由转基因材料加工所得,则必须进行转基因标识。这两个更加“严厉”的法规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抵制态度。基于转基因管理法规的严格要求,消费市场对非转基因产品的需求以及食品生产商的非转基因政策,以控制非转基因生产,避免转基因污染为目的,以保持产品身份的随时可追溯为方法的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脱颖而出了。
    据中国检验认证集团IP认证操作中心主管陈历程介绍,IP认证是目前欧美在非转基因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系统中应用的可保存农产品“身份”(即保持产品单一性)、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价值、并且可提升企业形象的一套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质量控制系统。IP认证可以增加产品身份透明度,提高产品价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产品出口,避免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产品可使用IP认证标志,免于转基因食品必须有标识的规定。IP认证服务在欧美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体系中由来已久,随着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转基因产品管理越来越严格,IP认证日益受到重视。在国际非转基因农产品、食品贸易中,IP和非转基因生产体系被视为生产非转基因产品的钥匙。欧盟政府认为IP和非转基因生产体系是保护消费者安全与知情权的最有效方法。
    2003年,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与全球最大的转基因检测专业机构,欧盟转基因食品、饲料管理法规制定的主要顾问之一德国的基因时代公司合作,制定了《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规范》。2004年5月底,举办了我国第一个非转基因身份保持技术培训,该集团也成为我国目前惟一从事IP认证的机构。
    据陈历程介绍,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的《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规范》包括组织措施和物理措施两方面内容。组织措施包括,风险分析,即搜集有关中国大陆范围内,尤其是原料所属区域内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和生产的官方、科研院所的声明以及其他企业种植、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产品的声明,及其他相关风险评估材料,对供应链范围内的转基因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供应链范围内转基因风险性大小,从而为客户确定必要、合理、可行的生产和组织措施。目标和范围,确定IP生产体系涉及的产品供应链范围和受该供应链控制的产品生产量。此外还包括责任确认、制定文件、培训、不利事件的管理、控制措施,以及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查等。物理措施包括隔离,即在整个受控程序中,受控供应链的生产必须与外界隔离,防止受控材料(可能含转基因成分)混入该受控供应链中;受控供应链中使用的生产设备、种植工具应该专用,防止转基因成分的混入,并且保持工具、设备的清洁;一旦在该受控供应链中发现非转基因成分,则该批产品被隔离,另行处理。还包括可追溯性,即受控供应链程序中应建立和记录生产过程、产品来源、数量、流向等详细文件系统,在供应链内随时随地提供受控材料的来源、目的地、数量和质量。此外,还包括取样和分析,指在目前国际尚无转基因材料取样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应根据国际认可的相关取样标准,在供应链关键点进行代表性取样,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实验室,明确供应链的非转基因特性,确保供应链处于有效控制中。IP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一年。获得认证的组织在成功获得认证6个月以后接受监督审核,以确保IP体系运行的有效状态。
    据了解,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已经对涉及番茄及其加工、大豆、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大豆VE、玉米、玉米柠檬酸、味精、山梨醇、Vc等产品的企业进行了认证,有6家企业获得了IP认证证书,到今年底可增加到14家,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从事和准备从事产品出口的企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