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华润啤酒在安徽是否走偏了?

2005/6/10 14:25:25 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

    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这本是啤酒花香四处漫溢的季节,但在安徽却没有了往年的热闹。电视上、报纸上的啤酒广告已销声匿迹,“廉泉啤酒全国第九”这句让安徽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成了历史的尘封。

    让市民大得实惠的啤酒促销从街头巷尾悄然消失,啤酒经销商们在哀叹,订货奖励取消了,啤酒代理几无利润空间。这一切表明,安徽的啤酒业正从往年的“三国纷争”走向“三分归一”,是谁在安徽的啤酒市场唱起了“主旋律”?

    2004年5月,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与安徽龙津集团签订协议,华润斥资2.8亿元,收购龙津集团90%的股份。此举让华润拥有了安徽啤酒40%的市场份额。在合肥,华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5%。在此之前,华润已拿下了安徽的“圣泉”“廉泉”两家知名啤酒厂,拥有45万千升的生产能力,一跃而成安徽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

    今年,华润又现大手笔,以1.25亿元人民币收购安徽西北最具规模的啤酒厂——阜阳市雪地啤酒有限责任公司。至此华润依仗资金的威力取得了安徽啤酒市场的绝对控制权。

    华润啤酒在安徽扯起了“大一统”的大旗,按理说少了竞争对手,最大限度地削减了广告投入,带给安徽人应该是更多的实惠才是,当初华润吞并龙津时,也确有“理论家”这样幸福地预言过,但今天的场景是怎样的呢?

    在合肥实行连锁经营的三河酒家,当记者问及供应的啤酒时,服务小姐一口气报了雪花、龙津、零点、圣泉、喜宝、品格等好几个品牌,看似挑选的余地颇多,其实这是一种“障眼法”,这些品牌统统出在华润旗下,任凭你左挑右选,最终还是在华润的“五指山”内打转转,这正是厂家的精明处。

    “大一统”让厂家有了绝对的处置权,龙津被华润“招安”后,原先640毫升的大瓶装改成了600毫升的小瓶装,但价格不降反升。据记者调查,在合肥中低档次的酒店里,这种主流的龙津啤酒是三元一瓶。稍上档次的饭店,龙津啤酒是四元一瓶。业内人士介绍,一瓶640毫升大瓶装啤酒的生产成本仅在1.2元左右,加上市场推广、渠道维护等后期费用,合理售价应在2元左右(在没发生兼并前,合肥的大瓶装主流啤酒执行的都是这样的价格),以华润当前在安徽低成本营销,一瓶小瓶装啤酒卖出4元的价钱怎不令人咋舌?现在合肥的“啤酒客”大多留恋当年龙津与华润展开啤酒大战的日子,可这样的日子不再有了。

    “大一统”的市场格局也让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失去了效应,合肥的啤酒消费者纷纷抱怨现在的啤酒口味淡了,缺少以前醇厚和回甘,啤酒的神韵大减。据了解,去年以来啤酒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啤酒生产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改变传统制造工艺,用淀粉代替大米进行发酵是化解原材料涨价压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华润啤酒的掌门人王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消化成本压力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你的市场操作是不是更好了,销量是不是增加了,产品结构是不是按目标改善了;另一方面,纯粹从生产管理讲,你能否采用更有效的工艺,原材料怎么使用等。在这方面,2004年华润雪花啤酒达到了预算目标。”记者无法考证华润是如何化解原材料涨价压力的,但啤酒口味变淡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合肥的啤酒消费者现在很无奈,95%的市场占有率意味着在合肥,啤酒除了喝华润的几乎别无选择,用一位消费者的话说:“你只能捏着鼻子喝酸汤。”

    相对合肥啤酒消费市场的郁闷,华润啤酒也是有苦难言。资本可以买下啤酒生产厂房,但却不能买断市场,前些年洋啤酒从国内的大溃退便是华润的前车之鉴。2002年,已为安徽啤酒老大的华润乘世界杯之机推出“雪花”啤酒,从央视到安徽卫视,雪花高密度的广告投入,在安徽啤酒市场一度造成了的繁荣胜景。

    但半年盘点,却是虚假繁荣,1-6月,安徽华润出现了4000万的亏损,其结果是安徽华润公司的总经理及营销公司总经理双双“下课”。也许是2002年的安徽惨败刺激了华润高层,随后的收购风暴让人感受到华润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决心,但资本的神话能持续多久?吞进的品牌,得不到很好的消化,或消化不了,必将成为企业的包袱。任何资本都不能靠不停的并购求得发展,并购战不能取代品牌战,这便是资本的软肋。企业并购之后如果不能迅速整合,则会为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谁能保证合肥目前低满意度的啤酒市场不是孕育第二个“龙津”的沃土?

    资本的整合最终是将企业做大做强,以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而惠及消费者,而靠垄断,以求利润独享是与现代商业精神相违背的,也是市场经济不容的,从这个角度讲,华润是否已剑走偏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