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雀巢事件”拉响执法警铃

2005/6/12 9:04:54 来源:解放日报
   据新华社的最新报道,雀巢的“傲慢”只是在消费者面前假装的,他们也知道“犯了错误”。来自政府部门的消息说,雀巢公司知道了检测结果之后,就没“闲着”,早早地跑到国家有关部门“登门诚恳认错”,并“委屈”地把碘超标问题归于“奶源”。
  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内心实在不是一个滋味。不难发现,在整个“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过程当中,雀巢公司不仅没有把自己在国外那些相对严格的处理经验和程序运用到这次危机事件的处理中,而是以一种“挤牙膏”式的态度和行为来应付我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各种法律法规。但消费者不满的累积和“用脚投票”,使得一个原本简单的产品检测不合格事件,逐渐演变成一场涉及整个公司产品的“信任危机”。因此,整个“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第一个值得反思的地方,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国际企业,都不能店大欺客,否则,必然是自食其果。
  当然,雀巢公司之所以会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轻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原因。在始终只是一些媒体、一些消费者个人以及没有多少实际权力的消费者协会在批评、指责的情况下,在政府权威管理部门长时间处于沉默、不发表明朗意见的情况下,一个犯过错误的公司也很可能有了把错误行为和态度坚持到底的勇气。这实际上就是“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第二个值得反思的地方。出现各种侵犯国家法律法规的危机事件之后,相关的权威管理部门应尽可能迅速地反应、尽可能积极地作为、尽可能认真切实地追究责任。法治政府首先应该是一个责任政府,决不能对各种侵害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事件视而不见、秘而不宣。只有积极地应对,才能承担起一个现代法治政府应有的责任,才能有效维护国家标准本身的权威,才能改善和促进整个国家食品安全环境。
  在当前,如何确保法律的实施和维护法律的尊严,应该被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如果说,在以前,许多问题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而出现的话,那么,随着各方面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随着整个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备,越来越多的问题已经可以归因于法律制度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了。“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实际上再次提醒了人们,在新的社会时期和阶段,建章、立制、立法本身固然重要,但是,让广大社会个体、单位、团体更为全面、有效地知晓、熟悉现有的法律制度,让相关的执法部门认真、严格、平等、及时的执法,应该处于一种日益重要和关键的地位。只有如此,才能更为有效地预防、解决各种问题,才能更为全面、严格地使现有的法律法规得到实施,也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增强民众的法律信仰,继而有效维护法制的应有尊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