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紫江企业巨资转型

2005/6/13 16:23:18 来源:证券时报.市场周刊

    虽然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原材料价格的上扬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紫江企业(600210)最重要的PET瓶及瓶坯产品毛利率逐年大幅下滑,从2002年时的34.49%,下滑到了2003、2004年的28.68%和11.87%。在2004年,这块收入高占主营业务收入66%,但利润仅占到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39%。此时,公司旗下以PET瓶及瓶坯业务为主的子公司多半微利或亏损。
 
    2004年,紫江企业开始将巨额资金投向新领域——OEM饮料行业(为品牌饮料公司提供饮料代加工业务),然而这些投资却并不乐观。

    OEM饮料项目之困

    这些新投资,主要包括对宁波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宁波紫泉)和南京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南京紫泉)的增资。增资后,公司累计对宁波紫泉出资额为900万美元,占75%股权;对南京紫泉出资750万美元,占股75%。而宁波紫泉和南京紫泉的OEM饮料项目总投资分别达2980万美元(约合2.47亿元人民币)和2480万美元(约合2.05亿元人民币)。

    新投资还包括对上海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紫泉)股权的增持,紫江企业还出资约1490万元成立成都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占75%股权;出资1000万元全资设立沈阳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可以看出,紫江企业在2004年赌命OEM饮料行业,可该行业可以堪托厚望吗?

    上海紫泉2004年3-6月的主营业务收入3315万元,主营业务利润750万元,净利润413万元。而紫江企业2004年年报显示,上海紫泉2004年3-12月主营业务收入648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999万元,净利润119万元。

    按此计算,上海紫泉2004年7-12月的主营业务收入仅为3172万元,净亏294万元。众所周知,七八月是饮料旺销季,这份成绩单不得不让人对紫江企业新杀入项目的盈利能力深感担忧。

    大股东存套现之嫌

    更令人担心的,是紫江企业在2004年还投入了4亿元巨资从大股东紫江集团手中收购了盈利能力极差的上海虹桥商务大厦有限公司(下称虹桥商务)100%股权,此项收购溢价高达6000余万元。

    虹桥商务的主要资产为:一座建筑面积21486平方米的写字楼、上海阳光大酒店有限公司(下称阳光大酒店)57%股权,以及上海紫都置业发展有限公司35%股权等。这些地产和酒店与紫江企业的主业毫无关系。

    公司预计收购完成后,至2005年年末可以从虹桥商务获得4500万元收益,然而紫江企业的2004年年报显示,虹桥商务2004年下半年主营业净利润仅1607万元,计入紫江投资收益仅1530万元。

    虹桥商务坐拥21486平方米写字楼和阳光大酒店57%股权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却仅1792万元,收入之低令人质疑。这项盈利差且与上市公司主业毫无关系的资产以4亿元卖给紫江,令人怀疑大股东的动机。

    集团股东悄悄变化

    大股东紫江集团也在悄悄发生变化。2003年年报时,紫江集团有股东16名,其中法人股东3名,自然人股东13名。到了2004年,紫江集团自然人股东已增至29名,持股比例从42.498%增至64.44%,其中公司实际控制人沈雯的持股比例从33.9985%增加至35.0306%。

    变化最大的是紫江集团的法人股股东。2003年年报时,紫江集团持股会和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俞塘五队分别持有紫江集团33.054%和18.888%的股权,到了2004年,上海杰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吉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以20%和10%的持股比例取代它们,成为了紫江集团新的法人股股东。变更的秘密或许外人很难了解,目前更让人关心的是,这种变更后的紫江集团究竟能给紫江企业带来怎样的新变化。

(张彤)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