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从哈根达斯到光明牛奶

2005/6/23 11:25:25 来源:全景网
    也许是巧合,一个是号称世界食品业顶级品牌,一个是国内牛奶业巨头,要同时面对一场空前的信任危机。
    在深圳,哈根达斯被人从闪耀着光环的宝座上拉了下来:专卖店里价格昂贵的各式冰淇淋竟然出自一间臭气熏天的三居室套房。消息一出,震惊全国。哈根达斯高层迅速展开公关活动,辩称深圳的哈根达斯事件是一个“误会”;并借消费者之口表示:“上海是个很规范的城市,到处都很干净,冰淇淋也应该不会有问题”,竭力维护其大本营上海市场的稳定。但北京、重庆等地已经开始彻查哈根达斯产品,这个仅用10年不到的时间就打造起来的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面临灭顶之灾。
      
    几乎在同一时间,总部同样位于上海的光明乳业公司陷入了一片忙乱。河南媒体披露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光明山盟公司利用变质过期的回奶重新加工成品。消费者的强烈反应令光明公司陷入被动,公司高层断然否认回收变质奶,但不得不承认有回产行为。一位配送中心的老板称,其实哪个奶厂都这样,就像警察抓小偷,抓到了就是小偷,抓不住就还是个好人。
  
    抓到的才是坏人?这是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结论。如果回收过期变质奶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那么,这个行业中还有多少回收奶正在源源不断地流进消费者的肠胃中?两相比较,哈根达斯黑作坊目前仅危及自身生存,光明牛奶事件却造成了行业人士集体失语。各乳业巨头纷纷拒绝对此表态,不愿落井下石,因为人人都清楚这可能演变成波及到每一个参与者的行业危局。
      
    所有这一切将引发全社会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责任的思考。经营企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赚更多的钱吗?
  
    企业管理的目标已经越过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阶段,追求相关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凸显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潜在的投资者、政府、战略伙伴都是企业赖以成功的必要条件,满足这些集团的利益需要是企业管理战略的组成部分。这一目标以成本———效益为指导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良好的声誉,或是为了获得进入许可等,最终取得回报。比如,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廉物美,在客观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在主观上只是为了换取消费者口袋中的钞票。企业支持社区的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以及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是在企业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在客观上为社区的居民做好事,在主观上是为了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起到广告宣传的效应,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额,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与战略伙伴友好合作有利于企业的稳定的发展,所有这些最终都是为了有利于企业财富的最大化。凡此种种说明,满足其它各相关集团的利益需要,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满足其他相关集团的利益需要,等于满足企业、员工财富最大化。
  
    从哈根达斯黑作坊风波到光明牛奶事件,解决危机的出路只有一条,企业管理层理应放弃单纯追求利润的想法,确立社会利益最大化目标,把消费者的诉求而不是消费者的钞票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否则的话,南京冠生园的下场即是前车之鉴。 (陈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