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回奶”事件是不是冰山一角?

2005/6/27 15:26:58 来源:中天财经
    继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之后,国内乳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光明也陷入了麻烦之中:先是被媒体爆出河南郑州光明“回奶再加工出售”,随后被爆出杭州的生产基地涉嫌“虚标生产日期”,紧接着,上海市闵行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二厂的抽查又发现,与光明乳业集团总部一墙之隔的乳品二厂,也普遍存在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现象。 

    作为国内乳品行业的知名企业之一,光明怎么了? 

    按照光明自己在经过了十多天沉默之后给出的解释,“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期内经检验合格再利用生产”,但没有从市场上回收劣质奶进行再生产。光明同时承认郑州山盟存在七项严重的管理问题。 

    围绕回奶事件,更能引发我们注意的是另外一些为外人所不知的并被视作乳品行业内公开的秘密的一些事情:比如提前标注生产日期问题、比如设置回奶罐问题、比如将快过期的产品回收再加工的问题。再加上此前已经被媒体曝光过的在标注为“纯牛奶”的产品中冲兑奶粉事件,将还原奶标充作鲜奶事件等。这些事情有的已被明确会对消费者构成危害,有的则或被视作“合理”的存在,而由此引发的争议还在继续当中。 

    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中国的乳制品在这几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历数这几年在乳品行业发生的事件,用群雄纷起、硝烟弥漫来形容恰如其分:全球乳业20强纷纷登陆中国引发乳业市场的“世界大战”,新希望集团挟巨资在乳业圈地整合成为资本乳业的领军人物,乳业巨头巨资投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的,伊利、蒙牛、光明等乳业大鳄南下北上合资并购…… 

    当然,紧着忙活的乳业巨头们是有目的的。有关报告显示,我国2004年乳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30%,利润总额33.08亿元,同比增长10.08%。而这其中,伊利、光明、蒙牛、三鹿等行业内的四大天王,销售收入份额占到了40%以上。 

    在各行各业竞争愈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这样一组数据,足可显示乳业市场的非凡吸引力。况且,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我国鲜奶产量仅为美国的15%,人均占有奶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为发达国家的1/37……市场后续空间更加令人向往。 

    也正因为如此,乳制品企业的扩军成为了这一行业在近两年的主旋律,1500多家中外企业在这一领域内展开竞争,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同时,由于市场急速扩张所带来的管理问题、生产问题也日渐突出,一些业内人士和媒体屡屡揭露出来的乳品行业黑幕,便是这些问题的集中表现。 

    谁都知道,培育起一个产业不容易,但要毁掉一个产业却很简单———尤其是当破坏力来自这个产业内部的话。这一点,所有从事乳品生产制造的企业老总们不会不知道。要不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乳品企业“诚信宣言”。最近的一个“诚信宣言”是光明、三鹿、佳宝等10家乳品企业的领军人物在今年共同签署了“2005中国乳液质量诚信北京宣言”,这个宣言再度向行业发出倡议,诸如严格质量管理、信守承诺、公平竞争、共同维护中国乳品行业的公信力等等。此前,还有在2002年深圳国际乳品工业博览会上中国大型乳业企业老总共同签署的《深圳牛奶宣言》,承诺恪守诚信严格自律。 

    但现在看来,这些宣言的作用力和制约力令人生疑。此次发生的光明“回奶再加工出售”事件就是例证。 

    联想到这些年来在乳品行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不知道在这个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休戚相关的行业当中还隐藏着多少事关我们健康的秘密,我们只是担心在光明“回奶再加工出售”事件之后,还会再有其他的事件发生。 

    我们担心的还有,光明“回奶再加工出售”事件,会不会是这个行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冰山一角? 

    但愿不是。 

    但愿这只是一个个案和意外。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