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积压乳品不准“回炉”成行规

2005/6/29 10:41:34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前,针对近期发生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理事长扩大会议,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及部分大型企业负责人共20人出席了会议,就配方乳粉微量元素超标、保质期内的牛奶再利用生产和如何加强对联营企业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并达成了共识。

    理事长会议指出,雀巢乳粉碘含量超标的原因是对原料奶和成品中碘的含量检测不够,没能准确掌握原奶中微量成分的变化情况所造成的。理事长会议希望各乳制品企业能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原料奶中微量元素、维生素含量的检测,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对于光明乳业旗下的郑州山盟乳业公司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期内经检验合格再利用生产的情况,理事长会议要求各会员单位做好工厂的生产调度工作,液体乳要以销定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对库存的尚在保质期内的产品可通过促销等方式进行处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对积压的尚在保质期内的产品不准再利用加工。这一点作为行规,希望各会员单位自觉遵守。

    对于近期一些媒体有关原料乳质量的报道,理事长会议认为是不切合实际的。我国乳制品质量同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相比,有了根本上的转变,这主要表现在原料乳质量提高上。1998年乳制品行业开始了“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新模式,即在养牛集中的村庄建设机械挤奶站,农民把牛赶来,按照卫生操作规程统一挤奶,由挤奶站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后拉到加工厂。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避免掺假兑水现象,同时保证了原料乳的卫生质量。在此基础上,一些地方又出现了“集中饲养、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奶牛饲养合作社、奶牛饲养小区的新模式。这些由挤奶站和奶牛饲养小区生产的原料奶,质量可以达到国际水平,细菌数由以前的每毫升上百万个下降到十万个以下。目前,全国大中型企业由机械集中挤奶和饲养小区生产的高质量牛奶的比例已高达80%。理事长会议同时指出,乳制品企业应该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协调下,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引导一定比例的分散养牛户进“园”入“区”。

    有关“早产奶”的问题,理事长会议表示,早在2003年11月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指出:依据《产品质量法》释义和《产品标识标注规定》释义,乳制品的“生产日期是生产者生产的成品经过检验的日期,它是产品的产出日期”。据此,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炼乳等产品的生产日期应将罐装、封口、冷却降温后,以及需要继续发酵的时间(指发酵乳)和检验的时间计算在内,理事长会议要求各会员单位遵照以上对生产日期的解释进行标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