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乳业,谁种下的苦果?

2005/7/17 10:30:46 来源:食品商务网
    中国乳业在世界乳业的格局中,是一颗璀璨的明星,源于每年20%的市场增长率,众多国内外投资者、行业人士极其看好中国乳业的发展,可是,光明事件给中国乳业敲了一记警钟。

    光明事件不是偶然的,源于几个方面的原因:
    1、乳业巨头实施盲目扩张战略。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争夺市场排名,各巨头采取了各种可能的扩张策略,抢占各地市场,由于不具备扩张之后的整合能力,导致集团外地下属生产企业,出现了不同的质量问题,甚至是违法行为。

    2、沿袭错误竞争战略的恶果。在市场战略中,价格战依然是部分巨头和地方企业的制胜法宝,为了获取利润、只能降低成本,采取了各种自认为可以降低成本的方式(运输外包、农户养牛加奶厂收购生产),但由于在各个控制结点上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远远不够,所以,出现很多下属企业弄虚作假、损害整体品牌现象。

    3、人力资源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坦率的说,中国乳业整体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他们都是开拓市场销售的好手,熟悉传统意义的乳业生产管理,但不具备品牌管理的能力,不具备管理大规模现代化乳业生产。

    4、区域地方保护主义。各地方省、县都在2002年前后,将发展乳业作为本省、区域的发展支柱行业,为了扶植地方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效果来看,导致了资源浪费、不利于市场有序竞争。

    5、国家相关法规的歧视。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看,除了婴儿奶粉和西方传统食品(如奶酪)外,其它乳类产品都是中国乳业巨头占据着前五位的市场份额,事实上,这是因为中国乳业巨头通过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标准,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封锁国外乳业产品。但是同时,牺牲了中国消费者享受高品质产品的权利,蒙蔽了消费者了解产品质量的真实标准。

    光明事件,只是今天曝光在全国公众面前的冰山一角,乳业早就有过此类事件、只不过没有如此的传播广泛和引起公众关注。

    这颗苦果,昨天已经种下,我们还会继续品尝,很难预知能否改变这个局面,只好静静等待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