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月饼如何摆脱“短命”结局

2005/9/19 8:50:11 来源:济南日报
    “六折”、“五折”、“买一赠一”……记者今天在各大超市的月饼专柜看到,月饼销售商正在上演“最后的疯狂”。在中秋节来临时,作为传统节日食品的月饼为何难逃昙花一现的“短命”结局?

    今天上午,记者在大润发、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看到,由于月饼销售到了“最后的期限”,各商家都在疯狂促销。某超市月饼专柜促销人员告诉记者,月饼是时令性食品,每年八月十五下午5点左右,各家超市都要对月饼专柜进行“清场”,因此绝大部分月饼从前天起就开始进行打折甩卖。

    月饼如何才能摆脱“中秋节一到,就疯狂大甩卖”的短命结局,从应景消费的食品变成一种日常性的食品呢?在堤口路大润发超市,一些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短命”月饼只有克服价格高、甜而腻、难保存等“三大软肋”,才有可能跨越节日“门槛”,成为像面包、水饺、汤圆那样天天都愿吃的食品。
    “我们并不是平常就不想吃月饼,关键是月饼价格太高,动不动就几十元钱一斤,老百姓过节吃一吃还行,天天这样可就享受不起了。”家住铁路宿舍的徐先生对记者说。除价格以外,口味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商家纷纷推出“健康月饼”,如一些清淡馅料或咸味馅料的月饼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但是人们认为“月饼含糖量很高”这一观念还是没有改变。很多中老年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月饼是高油、高糖、高脂肪的“三高”食品,担心天天吃会对身体不好;而一些年轻人则嫌月饼过于甜腻,口味单一;有些孩子倒是挺爱吃,可是家长们多数表示,不希望孩子多吃月饼这类甜腻的食品。

    “月饼能否成为日常性的食品,关键是市场上要有月饼供消费者购买。”一些市民表示。据介绍,难以保存是月饼的最大软肋,月饼作为包馅食品,既怕脱水,又怕霉变,还不具有汤圆和水饺速冻的优势。
    “如果月饼进行日常生产,不能形成较大的规模,消费习惯没有改变,企业将承担大量的库存,一般的企业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有关业内人士表示。据了解,每年月饼销售期过后,由于难以保存,卖不出去的月饼大都被销毁,这么做虽然符合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但对企业来说却是一种浪费。所以,在消费者没有形成平日里购买月饼的消费习惯的情况下,月饼生产厂家也不愿意冒险尝试将月饼作为日常性食品进行生产。
    “要使月饼成为像面包一样的日常食品,厂家就要少生产价格昂贵的极品月饼,多开发一些价格适中、品种多样化的功能性月饼,例如减肥月饼,低糖、不油腻的月饼等。”一些市民在接受记者随机采访时建议。

    针对月饼难保存的“软肋”,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关专家建议,要克服月饼保质期较短的缺陷,提高包装技术才是解决之道,如以采取透氧率低的包装袋或真空包装等技术。此外,也可以采用面包、蛋糕等日常性食品厂用的“前店后厂”的加工制作方式,现做现卖,来解决月饼无法长久保存的难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