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苏州乳业发展陷入低谷

2005/9/22 11:45:28 来源:食品产业网

    苏州奶牛协会会长缪晓航表示,当前,一向被称为“朝阳产业”的乳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大家看不到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无论多便宜都不敢再买奶牛了,国内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倒奶、杀牛现象。

    1元钱1袋卖了10年

    牛奶行业由三个关键环节组成,一个是牧场养殖,一个是乳品加工,最后是市场销售。现在第一个环节出现了亏损,而第二个环节日子也不好过。记者从苏州地产老牌乳品企业创元双喜了解到,1995年一袋鲜奶的订价是1元钱,10年过去了,还是卖这个价,所不同的是企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特别是近几年,奶牛饲料、乳品加工原辅材料、能源、包装等进一步飙升。如玉米,最高峰时由800元/吨涨到了1500元/吨,涨幅为88%;包装膜由14000元/吨涨到了20000元/吨,涨幅为43%。巴氏奶产品还需要良好的冷链系统来保证质量,进一步增加了物流成本。目前,牛奶的成本价已接近销售价,也就是说乳品加工环节基本上是没钱可赚。10年时间,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物价也相应上涨,许多生活必需品价格已进行了好多次的调整,鲜奶为什么不提价?

    乳品全国搏杀谁敢涨?

    缪晓航介绍说,上个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公报,2004年全国636家乳品企业中,197家亏损,亏损面达到31%。今年以来,随着激烈价格战的挤压,乳业经济效益并未与产量同步增长,全行业盈利状况继续恶化,亏损面扩大到46%。乳业已经步入了“市场对市场、工厂对工厂、牧场对牧场”的全面比拼阶段,在这个全面升级过程中,只有消费者是快乐的,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似乎都在“阵痛”。奶农痛的是--牧场需要淘汰低产牛,需要由散养化、低产化向规模化、良种化发展;乳企痛的是--市场步入过度竞争状态,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原料涨价,产品降价,市场压力越来越大。 而苏州的乳品企业压力更大。相比北方,苏州的土地、劳动力等价格更高,导致奶牛的养殖成本较高。同样收购1公斤生奶,“蒙牛”“伊利”的收购价只有1.4-1.6元,而在苏州,即使是目前2.2元的收购价,对奶农来说,也只是保本。同时,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蒙牛”“伊利”享受更多的政府优惠政策,比如税收等。而改制后的苏州乳品企业享受不到一点优惠,特别是在缴纳各种税方面和工业企业一个样。地域的不同,导致各家乳品企业成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乳品销售却是全国一盘棋,一些大的乳品品牌销售纵横全国市场。因此,即使利润再薄,为保有市场份额,地产乳品也不敢轻言涨价。苏州乳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为何会如此举步维艰,也就不难理解了。

    地产奶须打“新鲜”“安全”牌

    没有了成本优势,地产乳品凭什么在市场拼杀?“新鲜、安全是我们的优势”,苏州地产品牌“双喜”“云兰”的有关负责人如是说。由于牧场就在家门前,地产乳品的最大优势就是新鲜。据介绍,产销距离最近、新鲜营养的巴氏奶,将成为牛奶消费的主流和趋势。巴氏奶就是通过一定温度杀菌而又不破坏牛奶营养结构、最大程度保持牛奶新鲜和活性成分的方法生产出来的牛奶。而在国外,牛奶的市场销售半径最多也就相当我们一个省这么大的区域。同时,苏州地产品牌“双喜”“云兰”都是经过国家认定的绿色食品,安全性也是过硬的。比如养殖,全部是规模化养殖,除自己的牧场外,联营的牧场规模至少在300头以上,全部机械化挤奶。“双喜”搬进新工厂后,不仅日处理能力达到200吨,更主要的是从国外引进的全新的生产设备,保证了鲜奶的品质。 据悉,目前,苏州邻近城市如上海、南京等地已提高了鲜奶价格,近期,“双喜”“云兰”也将适当提高部分巴氏奶产品的销售价格。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