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昭通300名老板“炒热”洒渔苹果市场

2005/10/19 9:11:51 来源:昭通日报
    昭阳区洒渔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而现在又多了一个“苹果之乡”的美誉。小小的洒渔竟吸引了300多名苹果老板,把该乡的苹果市场“炒”得热闹红火。真是老板到,果农笑。
    在洒渔集镇上,粉红的苹果排成两条“长龙”,洒渔乡副乡长王声义自豪地把它称作“粉红一条街”,这让你眼馋又嘴馋。大大小小的车载着苹果进进出出,挑苹果的大爹大妈欢喜地吆喝着挤进市场,几个乡政府的小伙子前后奔波维持秩序,仍不免造成街道堵车。市场上最忙活、最抢眼的还是苹果老板。他们一会儿指挥装车,一会儿指导工人择果包装,联系业务的手机也不停地打着。51岁的薛玉权在洒渔做了30多年的苹果生意,成了洒渔街上有名的苹果老板。他说,他家就住了十几个外地老板,他们收购的苹果销往泰国、越南、昆明、遵义、毕节、宜宾等国家和地区。据他介绍,整个洒渔乡有300多名苹果老板,正是这些老板们,把洒渔乡的5万多吨苹果卖向了全国各地,让洒渔苹果“火”起来了。来自四川南充的苹果老板陈中万1996年就到洒渔做生意,与当地老板杨国庆合伙,每年收购苹果1000多吨销往越南。贵州省毕节老板王德亮做苹果生意做了8年,今年已收购苹果20多车200多吨。他说,今年套袋苹果多,苹果颜色和果型好,收购价每公斤比去年平均多0.15元左右,拉出去也能卖到好价钱。
    大量苹果老板的到来,激活了洒渔的苹果市场。老板们争相抢购自己喜爱的“好品种”、销往越南的一般抢购酸味较浓的“秦冠”,销往泰国的一般抢购“新红星”,销往昆明、毕节等地的一般抢购“金帅”、“红富士”。一些老板直接到果农苹果园里考察,与果农洽谈生意;一些老板直接把车开进果园里现摘现拉。老板们抢占了洒渔街上的大部分门面。借存一车苹果,房东就可收入300元钱,街上一大帮打工者围着老板们转,下车的、上货的、过磅的、给苹果分类包装的、跑信息的、联络的……仅洒渔街上就有上千名为苹果打工的人,带动了洒渔及周边乡(镇)劳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