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保卫餐桌”战役全国打响

2005/11/3 9:47:19 来源:cctv

    劣质奶粉、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去年由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消费者报联合开展的“2004年消费者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评选结果显示:食品安全列十大关注热点之首。

    今年,卫生部开展了针对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婴幼儿奶粉以及餐饮单位的专项整治行动。而在去年,在卫生监督部门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检查企业27226家,其中不合格企业2960家,占10.9%;查处、封存及销毁不合格食品共计近122万公斤;查处不合格食品添加剂共计18816公斤,共计罚款95万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刘秀梅表示,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均衡。很多10人以下的小作坊非法使用一些添加剂,这些食品污染都使食品安全造成了隐患。

    据卫生部卫生执法监督司司长赵同刚介绍,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为了保卫消费者的餐桌安全,2003年,卫生部颁发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食品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80%人口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2001年,国务院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行动,卫生部牵头成立了“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协调小组”,查处了广东劣质大米案件、重庆毛发水酱油案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案件等一批重大违法案件。

    相关链接

    食品“整容”术招招“触心惊”

    改头换面了驱赶小虫,不法商贩在咸鱼的加工过程中增加了一道喷洒“敌敌畏”的工序。为了让虾米色泽更明亮,一种含苯环的强致癌性化合物成了虾米的“外衣”。

    变废为宝集体收购毛发中生成的氨基酸粉,用来配置酱油。这种不为人知的氨基酸粉酱油却一度成为抢手货。

    偷梁换柱肮脏不堪的皮革下脚料,经过石灰浸泡、盐酸清洗和双氧水漂白后转眼变成了亮晶晶的明胶,用来加工冷饮、糖果、果冻、胶囊、凉菜、方便面、香肠等食品。

    瞒天过海冷冻厂里已经腐烂变质的猪肉,经过工人的简单切割剔除后,成为合格的冷冻肉上市,并且受到一些罐头厂的青睐。

    生财有道肉联厂的工人明目张胆且熟练地加工注水牛肉。冷藏厂内的白条鸡,从整鸡到鸡翅、鸡腿、鸡爪全部要过注水这一关。原来17斤半的鸡增重到了30斤。注水肉不仅让不法商贩的钱包鼓了,还可能把各种寄生虫和致病菌带到餐桌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