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浙江饮料工业欲走内涵型发展模式

2005/11/25 9:18:08 来源:消费日报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浙江饮料工业一路凯歌高奏,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本地的低成本优势拉动了浙江饮料工业迅猛发展。其发展模式曾被喻为我国饮料行业的时代楷模。今年上半年浙江饮料工业首次遭遇瓶颈,产量增幅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是市场局限了它的发展空间?还是体制拖住了它前行的步伐?人们开始质疑浙江省的饮料工业发展模式。浙江省饮料工业协会会长许长卿指出,浙江省饮料工业的发展模式必须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一度辉煌领跑全国饮料行业

    据许会长介绍,浙江属于最先享受我国饮料工业改革开放政策的“先发”省分,“九五”中期以来其饮料产量一直高居全国榜首。浙江饮料工业的发展不仅为该省食品工业的振兴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为整个中国饮料工业的腾飞起到了表率作用。

    浙江作为中国饮料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具有吸引外来资本的优势,新建一批以杭州为中心饮料制造工厂的举措,促使全国乃至境外饮料从业人才纷纷涌向浙江,这些因素有效地加速了浙江饮料工业“先发”优势的形成。“娃哈哈”、“农夫山泉”、“杭州中萃”、“杭州顶津”等位于浙江的中国几大饮料生产巨头横空出世,后来居上,使浙江的饮料行业荣升为全国“龙头”。

    “九五”与“十五”期间,浙江一直是中国饮料工业发展的“领头羊”,一度领跑全国饮料行业,其发展模式纷纷被众多省市甚至某些境外饮料生产托拉斯所借鉴。

    遭遇瓶颈模式成为制约关键

    2004年第三季度开始,浙江饮料工业暴露出了发展增速趋缓的迹象。到今年上半年,浙江饮料产量与2004年同比仅仅增长20.18%%,而全国饮料总产量的同期增幅仍然达到21.73%%,其饮料产量增幅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不正常现象开始显现,原先稳坐的饮料产量全国头把交椅也被广东夺走,浙江饮料工业的发展遭遇了“瓶颈”。这更深化了大家对于浙江饮料行业现有发展模式的质疑程度。

    在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时,许会长指出,长久以来依赖外来资源拉动饮料工业增长的外延型发展模式是出现“瓶颈”的根源。如何突破该种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瓶颈”很快突现为解决浙江饮料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

    十多年来,依赖资源投入拉动增长的外延型发展方式在浙江饮料行业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然而其局限性毕竟越来越突显。“十一五”时期,因国内外饮料行业发展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饮品综合成本大幅攀升,成本费用快速上升与利润率急剧下降的矛盾日益尖锐。无节制地依赖外来资源投入拉动增长的外延型发展方式使得浙江饮料工业仅仅只能处于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的下端。正是这种依赖导致不少浙江饮料生产企业长期不注重强化饮品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其后续发展的最大隐患。

    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增幅下滑等,这些共同构成了浙江省饮料工业发展的“内忧”。目前多数浙江饮料生产企业只能无奈处于微利甚至无利的窘况之下苦苦挣扎,非常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许会长强调:“务必激励饮料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技术层次,提高饮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强化核心竞争能力。”

    转变模式再塑浙饮腾飞梦想

    浙江饮料工业能否在“十一五”乃至以后更长的时段中延续昔日辉煌?

    许会长指出:“这主要取决于浙江饮料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可否获得进一步强化,尤其是本省饮料生产企业对于新的发展模式能否继续得心应手。”

    综观全球饮料工业的发展历程,饮料行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依赖资源投入的增加,另一个则是依托产业技术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度重视饮品自主研发投入成了饮料生产跨国公司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和实施技术、成本差异化战略的关键。他们不仅高度关注饮料生产技术,而且更加注重饮品自主研发技术的储备。许会长强调:“浙江饮料工业的今后出路如同我国绝大多数省市一样,发展模式必须从规模扩张型向效益与效率型提升,从利用比较优势向培育竞争优势提升。”

    据许会长介绍,“十一五”期间,浙江省通过一系列措施,积极促进饮料工业发展模式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通过联合研究、合作攻关、科技考察、国际交流等多种方式,扩大技术合作范围,提高技术合作水平;加强与饮料工业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双边和多边技术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引导该省饮料生产企业走出国门等等。

    正如许会长所说,发展模式转换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需要历经一场阵痛,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在这场阵痛中,浙江饮料工业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成就了再次腾飞的梦想,而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将成为浙饮梦想的翅膀,帮助其再次展翅翱翔。

    浙江省是我国饮料制造业中当之无愧的大省,同时也是我国饮料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积极探索不仅推动了浙江省饮料工业的进步,也为其它各省的饮料工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