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北京的早餐吃起来真难

2005/12/10 9:10:40 来源:新京报

    这几天气温骤降,那些习惯在街边买早点、边吃边走的人就有点不适应了。12月7日,北京电视台的记者起了个大早,特意去体验了一把冬天吃早点的滋味。

    早上6点50分,在和平门附近的一个胡同口,有一个卖鸡蛋灌饼的小摊。虽说只是街边的小摊,但也挺能迎合北京人的口味,饼子里加一个鸡蛋,出锅后再裹上新鲜的生菜,看着挺有营养的。由于摊位就支在路边,没遮没挡的,天冷风大他们就特意在身后撑了一把大伞,风呼呼地往里灌。

    摊主告诉记者,天冷生意差多了,否则的话,早上六点到八点两个钟头,他们能卖出近200个饼子。记者注意到,这个摊位北边紧挨着全聚德,南边就是师大附中,往来的学生居多,而沿路并没有很顺道的供应早点的地方。难怪这个只在早上八点之前出摊的路边摊位这么受欢迎了。

    就目前情况看,除了一些传统老字号销售早餐,大多数营业正餐的商家在寒风料峭的清晨都大门紧闭。当然不能指责这些商家惟利是图,对他们来说,企业利润才是首要的追求,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无可非议;而在社会责任体系还不够健全的整体状况下,要求他们为居民早餐提供服务,进而面临赔本也未必能赚吆喝的经营风险,显然是不公平的。

    老字号卖早点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增加顾客好感,吸引他们来吃正餐。事实上,卖早点不挣钱,但能引来客流,这不赚钱的买卖就不算白做。也就是说,老字号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办早餐也是一种竞争手段,目标还是通过早餐能够聚拢人气,那些忙着躲城管的非法早餐网点,明显有着食品卫生安全、营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非法早餐网点的存在以及“生意兴隆”,背后却是政府早餐工程的凋零。

    因为早餐网点少,分布不均匀,有关部门才推出早餐工程,早餐工程最初设定的目标,是两年达到1000个网点,居民区里,每50米就得有一家,由金三元、首钢餐饮、马兰拉面等五家企业竞标,承担了城八区的早餐网点推广工作。截至目前,开设的早餐网点一共800多家,其中朝阳和海淀占到600多家,其他城区早餐工程推广比较慢。

    即使政府推出的早餐工程顺利得以完成,在偌大个北京城里,这1000家网点也难以满足居民的早餐需求。

    事实上,从有关调查来看,马兰拉面在头一年就退出了;其他的企业也不热情,两年时间里陆续已经有几十家网点停业。作为政府便民工程的早餐车,现在基本是企业在忙活,政府的推动力度显然不够。由于赢利情况不同,现存的四家企业里的两家对发展早餐网点已不抱积极态度。

    其实,作为政府推出的一项便民措施,要求企业加入,而且看上去还有颇为正规的竞标程序,几乎是完美无缺的了。但参加进去的那些企业,却很难坚持下去。那么,是参加竞标的企业对餐饮业的状况无知吗?实际上,一些企业响应政府号召,其中也有希望权力资源及其附加效应能带来企业利益的原因。可从结果上看,最终企业在权力与利润上,还是选择了后者。这种状况反过来影射出行政设计的失败。

    上海市早就推出餐馆卖早点免税的政策,但北京没有。而行政设计的失败,又造成了企业的撤离和非法网点的日益密集。

    眼下,天冷风寒,如果在北京吃个早餐这么难,那么,这个问题,是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了。比如,是不是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也来一个早点免税如何?或者,给“野摊”更好的管理与引导,行吗?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