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烟台海参产品的销售已进入品牌时代

2006/1/14 10:33:12 来源:慧聪网

    随着春节临近,具有代表性的高档滋补海产品———海参,又以其独具的高营养价值逐步走进人们的消费视野。为了迎接新一轮的海参消费热潮,各海参生产和销售企业已进入了备战状态。

    在烟台老百姓的观念中,冬季吃海参进补的保健意识和习惯由来已久。 
  
    正规企业的海参生产和销售也已有多年的历史,但海参产销环节上的规模化和品牌化经营为大多数企业所认知和实践,还只是近两年的事情。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到目前,不少消费者深受海参业界无品牌、不正规的生产加工之害。为了更好地保鲜,一些企业在海参中加入过量的甲醇等有害物质,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品牌化将有利于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来海参价格走势扑朔迷离

    海参是一种极具滋补价值的高档营养食品,这决定了其售价一直不菲。但是,近几年来,海参养殖企业越来越多了,海参的产量越来越大了,可价格仍然不见下降的迹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海参供应量增加的同时,其需求量也在大幅增长,且涨幅可能超过供应量的涨幅。

    近年来较大的利润空间使海参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但这些投资者多数是外行出身,对海参养殖、生产等不很了解,因而造成病虫害等灾情,危害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一些业内人士已开始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严格海参产业的准入标准,因为这不仅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新进企业缩小经营风险。

    标准为何不敢印上盒?

    “敢于像老孙这样,主动站出来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海参好,这样的企业,在烟台没有几个。在包装盒上印上产品标准和产地,不怕质量检查,不怕顾客找上门,说明人家心里有底,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货真价实。”提起“养马岛”海参和牟平区养马岛大成水产品养殖场的孙建章经理,工商局消保科的人这样评价。

    据了解,海参等水发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是一个非强制性的推荐标准。可是,众所周知,这个标准只要一经印制到产品包装上,在消费者眼中,在检查者眼中,就必然成了一个强制标准。

    消费者会按照这个标准判断产品优劣,检查者会按照这个标准鉴定产品是否达标。因此,目前烟台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海参销售单位,都不把这个国家行业标准与自己销售的海参挂钩,更别提在产品包装上印制了。

    因为是非强制性标准,所以缺少约束力,工商执法部门在检查时也束手无策。于是,劣质海参粉墨登场“遍地开花”,打质量和价格的擦边球,以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一大批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海参水浸一夜化成泥

    本报讯1月5日上午,家住市区航院的王老太拎着一袋海参来到市工商局消保科投诉。原来,王老太花500元钱买回的一斤海参,在家用水浸泡了一个晚上后,已经稀烂如泥,眼看着就要化掉了。

    工商执法人员带着剩余的干海参,来到位于市区红利市场的水产店里找到了店主。店主没有丝毫狡辩,当即承认海参的质量不好,并答应可以退货。王老太顺利拿回了自己的500元钱。可是,当执法人员提出对海参样品进行抽检的时候,店主拒绝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不肯配合抽检,你就知道他的产品质量如何了,是他们不敢面对检查。”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根据今年的市场行情和成本预算,本地胶东海参的零售价,应该在1600—1700元之间。低于这个价格的海参,必然是在加工环节做了手脚。价格超低,产品质量不言自明。

    行家剖析“假海参”

    究竟怎样的海参算是“假海参”,这种海参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普通百姓该如何识别?记者就此事询问了牟平区养马岛大成水产品养殖场的孙建章经理及市工商局消保科的李科长。他们告诉记者,“假海参”一般分为几种,百姓们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大个头”未必质量好

    正常的海参应该用水浸泡,而有些海参是用福尔马林、甲醇或者工业用碱等发出来,这种是质量上的“假”,长期食用此种海参对人体危害很大。孙经理告诉记者,这种用特殊药品泡出来的海参个儿比较大,压秤,这种海参来源较多,一些非法商贩利用这种方法谋取非法利润。

    “身体重”小心有猫腻

    海参在未晾干以前是“中空”的,一些人利用这“中空”一点,在海参中加入颜色相近的水泥,以加大重量。据了解,这种比较明显的做假行为极大地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已经惊动了公安部门。

    “光泽亮的”应看仔细

    李科长介绍说,近些年有一种“茄参”频繁出现在市场上,即是老百姓常买的几十块钱一斤的海参。“这种海参一般刺较短,光泽较一般海参更亮,但它们一般是从广州大批量空运过来,应该叫茄参,不应该叫做海参。有些商贩会拿茄参当海参卖,把原本几十元钱的东西叫成几百元,这是百姓尤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观念指正

    海参消费有误区

    有的产品是越加工越精致越完美,而海参恰恰相反,重复加工只能破坏其营养价值。随着加工遍数的增加,其自身所含的营养几乎被破坏殆尽。

    市场调查显示,烟台市民对海参的认同感很强,购买欲望是存在的。有很多老年人,宁愿平常不吃药不吃保健品,也会选择海参滋补身体。但是,目前有一大部分的消费者,对海参这一高档营养品的价格,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的认知上。十年前,海参的价格大约是500元钱一斤,对这个旧价格的留恋,使得消费者仍然想寻找500元的海参。殊不知,随着生产成本的大幅增长,以前500元钱就可以买到的好海参,现在得需要1500—2000元钱左右。现在的500元钱单价,根本不可能买到质量过关的海参。

    不法商家看准了消费者的心理,为了迎合他们的这个“错误”爱好,采用增加海参个重的办法,在加工环节拼命加盐。本来只有一斤的纯海参,掺进两斤盐分,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就成了买到“三斤海参”。由此看来,因为对高价格的排斥选择低价参,实际上很不划算。

    消费体验

    “盐参”送礼糊弄人

    在过年的时候,海参的消费量很惊人,大量的海参被作为礼品送出去。于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这股“送礼风”,客观上给盐参的存在提供了土壤。

    在市区某市场内的一家海产品店里,记者询问有没有价格便宜的海参。“有,有……”女老板边说边从柜台底下掏出一个包装精美的海参礼盒。记者看到,盒里的海参个头很大,炭黑色,外表亮晶晶,用手一摸,手上有黑色痕迹。女老板说,这一个礼盒里的海参有6两重,卖200元。“实话告诉你,你要是自己吃,千万别买这种海参。”老板悄声说。记者问为什么不能自己吃,老板说:“这种便宜海参里面加了‘东西’,外观上看不出来。”

    据知情人介绍,这种海参一看就知道是盐参,颜色很黑而且发亮,因为多次盐浸后并加了蜂窝煤炭灰所致。在相邻的几家干海产品店里,记者也发现了这种低价海参。这种海参买回来进行发制后,就会发现海参一会儿就被泡开,水变成黑色,用来泡海参的杯子底部有一层煤渣,用手一搓海参,手上有黑色水痕,泡好的海参没有肉质,只剩一层皮。

    执法前沿

    以品牌带动行业海参市场“大洗牌”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市工商局了解到,为规范烟台的海参市场秩序,春节过后,工商部门将对海参市场组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抽检。

    “北有大连,东有威海,这两地的海参产品逐渐壮大,对烟台形成包夹之势。我们再不加大力度整治市场,境况就相当危险了。”工商部门对我市海参市场的现状,忧心忡忡,这次节后整治抽检的力度,也是规模最大面积最广的。

    抽检之后,在市区销售海参产品,必须明示含盐量和产地;敦促大的经营业户放弃散装海参的销售,在产品上明示生产厂家、产地和执行标准;另外,还要建议目前在海参生产销售领域能起到“排头兵”作用的新海水产、养马岛大成水产等企业,走品牌之路,通过品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海参产品,一定不能只图价格便宜,买回没有营养价值的劣质参。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