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鲁酒复兴“等待宣言”

2006/3/5 9:37:18 来源:经济导报
    山东的白酒企业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对营销普遍不重视,缺乏系统的营销规划。尽管已成为地方“巨人”,但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营销短腿“残疾”,以至于“龙头老大”长时间不能胜出。鲁酒的真正复兴还没有经过“涅 ”阶段,需要的不仅是品牌声誉的脱胎换骨,关键还在于鲁酒企业家思想和观念上的突破以及营销上的特立独行。  
 
    有关鲁酒复兴的呼声近年来甚嚣尘上,为领军鲁酒复兴,鲁酒第一军团的企业也纷纷摆开阵势,当仁不让。鲁酒板块整体的崛起已是不容置疑,但缺少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亮点。以至于复兴已成事实,却没有龙头企业代表鲁酒宣言。个中原因在于,山东的白酒企业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对营销普遍不重视,缺乏系统的营销规划。尽管已成为地方“巨人”,但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营销短腿“残疾”,以至于“龙头老大”长时间不能胜出。
标志之惑 
    谁是鲁酒企业的龙头老大?怎样才算是鲁酒复兴的标志企业(或品牌)呢?哪家企业有资格、有实力做鲁酒的龙头老大,领军鲁酒进入中国白酒第一阵营?应该从市场区域、品牌力度、产品张力、渠道体系、营销能力以及文化底蕴几个方面来考虑: 
    区域性广。能够代表鲁酒走出山东,就像川酒中的五粮液,黔酒中的茅台一样。而纵览鲁酒众企业,自从秦池之后,就一直没有谁冲刺营收超10亿大关,大都据守家门口“占山为王”,即使在省内,相互之间也难撼其他兄弟诸侯地盘。目前的鲁酒是“地头蛇”济济,尚缺少一位能够纵横驰骋的“强龙”来领军。 
    品牌力大。鲁酒因“勾兑酒”事件毁誉参半,在消费者印象中埋下“广告酒”、“勾兑酒”的“孽根”。目前,鲁酒的真正复兴还没有经过“涅 ”阶段,需要的不仅是品牌声誉的脱胎换骨,关键还在于鲁酒企业家思想和观念上的突破以及营销上的特立独行。 
    产品张力足。包括产品线是否科学合理以及品质是否可靠。就目前来讲,鲁酒尚缺少高中低端通吃的品牌,省外的区域性小胜尚不足以支撑一个企业的大盘,并且消费者对鲁酒高品质的社会认知尚在拓荒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铲除“勾兑”的孽根,这需要鲁酒企业底气十足地振臂一呼。纵观鲁酒众家企业的作为,只有扳倒井和孔府家酒提出“独创二次窖泥技术”、“中国第一品酒师酿酒”以及“淡雅香型酒”等等,但仍然缺少系统制胜的操作,均没有集中有效资源下大气力推广。 
    渠道发达。鲁酒当年对广告过于依赖而忽视了渠道建设,导致后来鲁酒难出家门、难走更远。渠道力的不足一直是鲁酒企业外出的无形屏障,其进难,其退忧,尽失“广告酒”时代的分销能力,等到意识到渠道的重要性,那些强势渠道早已被他人纳入囊中。 
    营销力强。当年“勾兑酒”危机突发,企业家们却不擅长危机公关,集体失去应对能力。此后便很难见鲁酒在央视等强势媒体投放广告,反倒是川、黔、苏、皖等酒企乘虚而入,一举盖过鲁酒当年风头。事实上,白酒的区域性成功有三大因素,是“地方保护+消费者家乡情节+地利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品牌成功的核心要素。但是,这种地域性成功被误读为营销的成功。
    文化力深厚。白酒的精髓是文化,这得意于对历史的总结和对现实的思索,文化对于鲁酒就好比“空气之于人”、“水之于鱼”一样重要,但引不起足够重视,最明显的一条是鲁酒至今仍沉醉在企业或产品导向时代,不重视文化的鲁酒企业难以成长为龙头老大。 
    销售额和盈利能力。这是最普通也是最容易量化的指标,现在,单纯看市场占有份额只有理论意义,关键还在于销售额和绝对盈利能力。否则明天就会江山易主,绝不可能领军鲁酒称雄天下。
模式之力 
    所谓模式是指某一系统结构状态或过程状态经过简化、抽象所形成的样式,是对某类事物或行为特征的概括和抽象,具有可复制性。比如蒙牛的“神五”事件营销模式、“超女”互动娱乐营销模式,比如金六福的福文化以及“春节回家”模式等等,全部以“模式”贯之。但是,模式的可复制性在营销上的成功几率有多高?
    诚然,从营销的角度讲,模仿成功者是企业的权利。在创新力不足的情况下,模仿的低成本给跟随型企业提供了成功的捷径,但是如果长期生长在模仿的阴影下,企业就会永失自我,这涉及到企业对自己的品牌及产品(服务)的定位问题。就拿鲁酒企业来讲,寻找模式创新的尝试可能一天也没有放弃,但缺少的是良机。有的良机是不期而遇,但是良机来到眼前时不敏感,缺少准确的判断和及时把握,等到形势明朗,已与良机失之交臂,这样的良机可遇而不可求;而有的良机能够创造,就像蒙牛携手超女一样,通过创造良机,依靠系统营销获得了成功。然而,像张瑞敏砸冰箱之类的炒作谁也难有其效,任凭你倒掉再多的牛奶和花生油,任凭你销毁再多的西服和蛋糕,消费者也不会再买你的帐。 
    模式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拒绝翻版,翻版大多都会失效。 
    创新是企业未来的主题,但是创新充满风险,而驾驭风险需要系统能力。 
    只有那些能够抓住或者创造良机的企业,才能在创新的“险峰”上坐拥无限风光! 
    那么,鲁酒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模式来营销自己的未来,进而向消费者抛出自己魅力四射的“红绣球”呢?
未来之策 
    时至今日,鲁酒企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集体无战略,各企业最基本的传播主张,大多是企业导向或产品导向,即便有消费者导向,也是模糊不清,定位不准,文化力不够。 
    比如扳倒井一句“饮不尽的豪爽”有消费者导向传播主张的感觉,但这一定位没有与有效目标消费人群沟通,也就是说企业演绎“豪爽”不够,没有与“豪爽”一族形成情感互动,并且也难与消费行为进行有机嫁接。但就是这样,也比一句“为奋斗者倾情”这一企业导向的传播主张好的多。“为奋斗者倾情”,马上让人理解是企业或产品行为,而一个“奋斗者”则与产品的价格定位(中高倾向)有相悖之处。
    “家”一直是孔府家酒的核心元素,但这些年来一直摇摆不定,从当年的“叫人想家”回归到今年的“想家回家”,就像“蒙住眼睛兜了一个圈子”,最终又回到了原地。这样一来,就落在了金六福的“回家”身后,但这也总比“成就大家”好的多。再看其他鲁酒骨干企业的营销主张,“泰山特曲,实实在在”(生力源)、“酒是陈的香”+“喝了不上头”(兰陵)、“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辉煌中国”(孔府宴酒)、“喝出来的名牌”(琅琊台)等无不停留在产品导向层面。
    鲁酒的未来要重点突破以下几个方面。
    厘清战略方向。鲁酒企业要一线瘦身,突出主业,走向全国,为二线品牌留出省内空间;二线渗透,以各自占据地级市场为主,在政府主导下并购或监管三线小厂,向中低端渗透,为各地低端消费群提供健康的消费环境。
    转入消费者导向。尽管有的企业提出了消费者导向的传播主张,但仍然缺少与之相匹配的系统推动能力,这是鲁酒企业未来成长的关键之关键:主张决定目标———目标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未来。
颠覆游戏规则,重建竞争新秩序。号称“中国最贵的白酒”水井坊,凭什么就比产自全兴的其它酒贵几十上百倍?关键就在于它颠覆了消费者对五粮液和茅台高端高价的认知定位,是水井坊大胆地喊出了“中国最贵”这一句,并在周密的系统营销力量的推动下,卖出了中国白酒最高价。鲁酒的复兴一方面“打铁需要自身硬”,一方面还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秩序,即颠覆那些“名酒”的游戏规则,建立新的竞争规则,这对鲁酒来说是良机,就看谁率先觉悟,然后快速行动。 
    实施全员营销,依靠系统力推动。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系统,从产业链整合上下功夫,从原材料采购、研发、生产、包装、物流、销售、财务等所有环节全部纳入系统运行,只有依靠系统推动,才会建立持续的运营能力。
    挖掘文化资源。鲁酒企业身处孔孟之乡却对影响世界之深的儒家文化缺乏感觉,不能不说是鲁酒在营销上对文化的麻木。文化是酒的精髓,先进的酒文化是鲁酒未来最粗壮的根,是融入酒中看不见的魂,通过酒这个载体来体现文化内涵,张扬人性本质,传递情感需求是鲁酒企业未来的必修课。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