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混血”策略推动张裕另类国际化

2006/3/27 11:38:41 来源:财经时报

    一个“混血”的张裕集团的国际化董事会团队在成都春季糖酒会上正式亮相,经历了去年那场纷繁曲折的改制风波过后,包括入主张裕的意大利意利瓦公司总裁、国际金融公司的董事们已经坦然面对媒体。

    进军十强

    张裕集团总经理周洪江备好佳酿,向外界宣布了这家百年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目前按销售收入排名,张裕已跻身国际葡萄酒业前20强,提前3年实现既定战略目标。未来3年张裕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的步伐,目标是到2008年打入全球葡萄酒行业10强。

    细看张裕的国际化策略,其实是基于国内市场操作的国际化战略:成立烟台张裕先锋国际酒业有限公司,增加1个多亿的市场投入,打造张裕北京国际酒庄等国际化高端品牌,今后3年内分阶段投入2亿元,在山东、宁夏等发展自有葡萄种植基地。

    在全球市场上,2005年按销售额排名的世界葡萄酒10强企业,排在第一位的是40.9亿美元的美国Constellation Brands.按照欧美葡萄酒业目前1.5%的平均发展速度,到2008年全球10强的销售额将达到6亿美元到44亿美元之间。而按照张裕目前增长速度,到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至少50亿元人民币,将进入世界葡萄酒业前10强。中国市场的自然增长就足以把张裕推到10强之内。

    放眼全球市场,还有哪个国家的葡萄酒能够达到两位数字的增长,答案只有中国。欧洲的老牌葡萄酒和新品葡萄酒,很多年前已开始恶性竞争,只有微弱增长,甚至负增长。葡萄酒在欧洲,技术上已经没有多少秘密了。对张裕来讲,到这样的地方去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谨慎的国际化

    周洪江在张裕的职务是烟台市委班子“亲命”的,官员的城府、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周洪江努力着去兼而有之。周洪江是张裕的“老人”,在张裕服务了15年,3年前离开区委副书记的官位重回张裕。周洪江自称“我每天如履薄冰,谨小慎微,不敢半点大意”。

    张裕的国际化战略也延续了周洪江的谨慎风格。

    始于2003年的改制方案,期间由于种种风潮,直到2004年才重新启动,员工以EMBO和管理层收购的方式持股45%,外资持股43%,国有股权仍保留12%.在2004年10月29日,张裕集团全资控股股东烟台市国资局将其45%的股权转让给裕华投资,转让金额为3.88亿元。

    张裕股权结构的精心设计既能最大限度地引进外资,又可确保百年张裕的民族品牌身份,同时,政府手中的股权还能起到有效的制衡作用。外资的持股比例不超过33%,即使加上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10%的股份,亦不能形成对公司的控股权。

    在商标保护权上, 集团在短期内不考虑“张裕”商标进入上市公司。“张裕”品牌仍在集团,国资委在对外资进行股权转让的时候对此有强制性的条款,2%的商标使用费标准短期内也不会发生变化。

    在以往,许多中国公司在国际化路径中不免行事慌张。此间有的是因本国市场竞争压迫而进行海外扩张。不少中国企业在决定进行海外扩张时,其动机和起因极大程度上是受本国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所迫。但是如果仅是由于企业内部因素而决定进行海外扩张,缺乏对海外扩张能力和机会上的分析论证和准备,往往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造成失败。

    此前,不少中国企业都认为,只有进入和占据北美、西欧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全球化才算是完成。须知罗马可能有多条道路可以通达但绝非一日可达。(刘冬)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