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江西省粮食市场分析

2006/5/3 14:17:23 来源:宏良咨讯
2005年,国家对种粮农民继续实行“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一减三补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该省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全省粮食生产在2004年大丰收的基础上,总产再超历史,粮食市场供求形势发生逆转,价格稳中趋降。
  
  (一)生产情况
  
  据农业部门统计,200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419万亩,其中早稻2103万亩,中稻629万亩,二晚2206万亩;粮食总产量370.8亿斤,其中早稻145亿斤,中稻50亿斤,二晚160亿斤。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服务新农村建设,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依然是该省“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按照农业部门的意见,
   
   2006年该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不低于200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400万亩,其中早稻2100万亩,中稻600万亩,二晚2200万亩;粮食总产保持上年水平,力争375亿斤。
   
  (二)当前市场价格
    
  江西省粮食市场价格在2004年3月创历史新高后,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粮食产不足需矛盾大为缓解,市场价格走势趋于平稳,除个别小品种外,多数品种价格逐渐回落,市场交易较为疲软。监测显示,近期该省05年产常规早稻出库价每百斤70元左右(单位下同),常规晚稻出库价72元左右,均比上年同期下跌6%左右。省会南昌市区标一早米批发价105元,标一晚米批发价110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跌7.1%和5.2%,主产区抚州临川区批发市场标一早米零售价109元,较上年同期下跌5.2%,标一晚米零售价110元,较上年同期下跌8.3%。外省销区市场:广东省广州南站常规早稻批发价80元,较上年同期下跌4.8%,标一早米104元,标一晚米112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跌5.5%和8.9%。福建省福州市常规早稻批发价75元,常规晚稻批发价80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跌8.5%和4.8%,标一早米批发价108元,标一晚米批发价114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跌6.9%和8.1%。
   
  回顾05年该省粮食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企业谨慎收购,等待观望气氛较浓。由于去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支农惠的政策措施,同时由于受2004年粮食市场行情和经营影响,无论是国有粮食企业还是市场其他经营主体,不再象2004年那样竟相抬价抢购,而是紧跟市场,快进快出。
   
  2、国有粮食企业以政策性收购为主。由于市场价格走低,2005年该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主要以政策性收购为主,全省国有企业共收购粮食81.3亿斤,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62.2亿斤,占76.5%,尤其是早稻占到近90%。
   
  3、市场粮价普遍回落,但个别品种如糯谷价格一路攀升。与04年相比,
   
  05年该省粮食市场价格下跌幅度平均在5%左右,常规早稻跌幅高达10%以上。在国家出台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后,市场收购价格才止跌和趋于稳定,但仍旧低迷,交易萎缩。
   
  4、农民惜售现象减少。由于市场收购价格下降,05年该省售粮农民不再象04年那样等待观望和待价而沽,交粮积极性非常高,惜售现象普遍减少。
  
  (三)影响该省粮食市场价格主要因素
   
  从国家粮食宏观政策和近期市场价格来看,2006年粮食市场价格走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国家政策将继续对稳定粮价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因素将进一步促使市场价格下行。总体来看,影响今年该省市场价格因素主要有:
   
  1、粮食供求情况。从04年开始,国家相继稳定、完善、强化各项支农政策,逐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有效地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05年,我国粮食产量9680亿斤,比上年增加291亿斤。从消费看,近几年我国粮食消费量基本以0.6%—1%的速度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初步预计05年我国粮食消费量9890亿斤左右,粮食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
   
  2、粮食库存。2004年、2005年粮食生产连续增产,年度粮食供需缺口缩小,有相当一部分库存粮食将投向市场。当前各级政府、企业和农民的粮食库存非常充裕,中央储备稳定,地方储备不断完善和充实,国有粮食企业仍有一定商品周粮粮库存。如果2006年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和增产,农民生产的粮食将大量投向市场,收购压力加大,库存进一步增加,市场供给面临较大压力。
  
  3、竞价拍卖打压市场价格。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为2006年新粮收购准备仓容,国家有关部门已先后举办了4次最低收购粮食竞价拍卖会,但成交价格一次比一次低,成交率也很不理想,2005年国家共收购245亿斤最底收购价稻谷,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积压在库而无法顺价出库。加上各地中央储备粮及省级储备粮轮换拍卖,无疑为不景气的粮价雪上加霜。
    
  4、进出口形势影响。从去年7月1日起,大米进口实行零关税,这将影响国内优质大米市场。同时,近期人民币的增值将会给我国粮食进口产生积极影响,但损害粮食出口,无疑对我国国内大米市场以沉重的打击。               
   
  5、经销商心理预期。由于国家重视和政策支持,近几年粮食生产和市场供求形势持续好转,加上市场拍卖价格的走低,无论是国有粮食企业还是个体粮商,都不看好未来市场价格,谨慎经营,有的转行甚至关门。
   
  以上是影响江西省市场价格回升的不利因素,然而,促使价格上行的利好因素同样存在。一是今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且已经公布了最低收购价,同时还扩大了品种执行范围。这一方面让广大种粮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另一方面确保了市场收购粮价的基本稳定。二是气候影响及粮食生产变化的不确定性。初步分析,影响2006年粮食市场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同存,但弊多利少。总体来讲,今年粮食价格将进一步回落,但幅度有限,波动不大,以平稳为主基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