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这“碘”该不该加

2006/5/8 11:22:18 来源:新浪网
    近日,吉香居、味聚特、李记等眉山市众多蔬菜加工企业的老总们笑逐颜开———严重困扰他们一个多季度的“加碘盐”事件终于得到妥善解决。他们特别把这种谢意传递给为此努力的眉山市新闻舆论督查组的同志。
    “加碘盐”拖后腿
    今年以来,眉山日报、眉山电视台的记者在东坡区采访时,不断有蔬菜加工企业向他们反映:从1月份开始,盐业公司对企业购买“非碘盐”时,搭车销售“非碘盐”重量20%至30%的“加碘盐”。这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
    记者把这一情况反映给舆论督查组的同志,舆论督查组迅速召集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开会,部署督查方案,并带领报社、电视、广播多家媒体深入暗访。
    了解到的情况与老总们倒的苦水基本一致。
    眉山市东坡区是目前全省最大的蔬菜加工基地,正在积极争创“中国泡菜之乡”。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大中型蔬菜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能力20多万吨,带动10多万户农民种植蔬菜,仅此一项农民年收入7000多万元。
    然而,今年开始,因“加碘盐”拖后腿,企业大发展的趋势有所减缓。多年实践表明,用“加碘盐”来加工蔬菜既影响菜的脆度,又使泡菜变黑。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外观,企业只好弃用。但由于盐业属于专卖,又不能转手,企业根本无法消化。记者在一些企业的仓库看到,原本用来堆放产品的位置,“加碘盐”垒成了小山。
    据东坡区经委统计,仅吉香居、味聚特、李记等5家重点蔬菜加工企业一季度就堆放“加碘盐”910吨,按照每吨1006元计算,5家企业就要多买单91.546万元。
    去“碘”成功
    调查中,舆论督查组恰遇省蔬菜进出口商会会长莫国顺在眉山调研。莫会长见到堆积如山的“加碘盐”十分气愤,“这到底是在帮企业,还是害企业?!”莫国顺介绍说,这种做法根本不合理,类似情况几年前他们就向省盐务局和省领导反映过,得到了高度重视,现在成都及其他地方都已看不到蔬菜加工企业必须配售“加碘盐”的现象了。
    与此同时,舆论督查组还走访了省盐业总公司东坡支公司。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配售“加碘盐”是为了消除碘缺乏的情况。他同时也表示,愿做好协调工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舆论督查组把收集到的多方面情况整理成文字、音像“内参”向市领导汇报。市委书记蒋仁富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副市长余治平牵头处理。由经委、物价、质监、工商等部门和东坡区的负责同志组成的“加碘盐”专办小组迅速成立,他们深入到各蔬菜企业调查情况,并将业主、省盐业总公司和东坡支公司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协商解决办法。
    按国家有关规定,泡菜可以不使用加碘盐,但调味品除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多碘地区之外的都要使用“加碘盐”。今后眉山的蔬菜加工企业和盐业公司都应按规定办。当协调会最终提出明确要求时,响起掌声一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