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十一五”粮食科技八大关键项目

2006/5/23 9:35:13 来源:食品产业网
    “十一五”期间,粮食科技工作将就八个关键技术项目开展研究。 
    1.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逐步构建和完善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目标,整体提升我国粮食产后处理技术水平,在国家“十五”丰产工程项目“农户储粮减损技术集成与示范”成果基础上,继续在主产区核心区,依托收纳库,集成新型的农村储粮技术设备,进行农村粮食集中处理技术和农村储粮技术示范,建立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农村粮食产后集中清理、分类、干燥、储藏、运输和小型加工等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2.绿色生态储粮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通过“十一五”粮食储藏科技攻关,为实现绿色生态储粮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科技开发,粮食储藏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害虫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国家粮食储藏的重心由减少数量损失向保持品质转移,优化升级3-5项现有储粮技术,研究开发2-4项绿色储粮新技术,进行不同地域绿色生态储粮技术集成示范,初步形成绿色生态储粮保质技术体系。 
    3.粮食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通过科技攻关开发集装化粮食物流技术装备5-8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国产设备,使一些适用技术由于大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得以广泛采用。提高粮食散运水平和集装箱运粮能力,为形成低投入、低消耗和高效率的粮食储运增长方式提供技术基础。建立粮食物流集成技术示范基地,促进粮食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降低2%,整体流通成本降低5%。 
    4.粮油资源高效利用和增值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突破粮食加工业关键技术设备的“瓶颈”,将促进粮食加工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将促进粮油加工技术装备向高效、节能、安全集约化生产的目标。 
    5.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体系研究。“十一五”期间粮食流通的标准技术发展要以大力服务于农村和应对国内外市场需要作为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针对“十一五”粮食流通发展的科技需求,“十一五”粮食流通重大公益研究项目是必须加强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6.“数字粮食流通”关键技术研究。“数字粮食流通”是“数字中国”科学技术体系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利用信息技术全面促进粮食流通行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信息高技术与粮食流通融合的宏伟科学工程,也是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顺利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技术支撑。 
    7.粮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通过“十一五”期间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及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增强粮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幅度加快粮食科技条件建设,构建粮食创新体系和技术转化平台,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粮食行业发展的生产力。 
    8.粮食物质信息学及储存品质变化机理的研究。为了加强基础研究,为开发新的检测技术提供基础,逐步掌握粮食品质的变化规律,合理利用粮食,建立和发展粮食物质信息学,使我国在该学科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急需加强粮食物质信息学和粮食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