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洋油”强力冲击我国油料产业(一)

2006/5/25 11:00:50 来源:上海有讯

    根据WTO农业协议,今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对大宗农产品食用油的进口配额,国内油料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部分基层农业干部和油料专家称,如果国家有关部门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国内油料产业将陷入困境,尤其是处于产业链最底端的长江流域、东三省等传统农区的数千万农户将遭遇入世以来的最大一次冲击。

    “洋油”强力冲击民族产业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王汉中介绍,我国进口食用油主要集中在美洲大豆油和东南亚棕榈油两个品种上,它们的共同优势是价格低、产能大、品牌效应好,在世界市场范围内都有极强的竞争力。

    从价格上说,美国大豆油主导了世界油料市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棕榈油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大。总体上说近10年来国际油料价格趋势是不断下降,国内食用油价格已明显高出世界水平。以2005年10月为例,美国大豆价格为每吨1742元,制成成品油后到岸价格不过4900元。我国从原料成本上就输掉一筹,具有可比性的东北大豆同期销售价格为每吨2500元,相对含油量较低,加工成本随之升高,成品大豆油的价格达到5400元,高出世界平均价格水平10%。

    与此同时,产于东南亚的棕榈油与油类的比价日趋走低,竞争力越来越强。棕榈油是以产于东南亚的棕榈果肉为原料压榨而成,只以“油”这种单一形式进行流通,多年平均价格与大豆油和菜籽油的比价已分别下降到76.1%和55.3%。目前,主产国马来西亚、印尼已将其作为重要的出口工业进行各种政策扶持。

    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还缘于大豆油、棕榈油产能极大,有着向世界范围进行输出的内在驱动力,对广阔的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已久。王汉中介绍,美国大豆种植面积29.36百万公顷,由于推行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单产比我国高出四成,达到每公顷2.5吨,总产为7350万吨。棕榈油则是名副其实的“油王”,在赤道附近热带气候中生长的棕榈,一年四季均可收获,尽管种植面积比其他油料作物小得多,仅占世界油料面积的7%,产量却达到世界总产的33%。现在,马来西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生产国,每年棕榈油生产量超过1300万吨。

    食用油进口量持续放大

    正是由于进口油价格、产能的优势,入世过渡期,本土食用油节节败退。从入世以来我国棕榈油、大豆油及菜籽油的进口情况看,2001至2005年,我国进口量每年均达到配额上限,大豆进口量也增长迅猛,2005年我国植物油进口量已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近20%。

    王汉中指出,现在油料市场处于一个关口,一方面,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市场已经饱和;另一方面,食用油进口量还在不断增加。造成的必然结局是在一个固定的市场“蛋糕”面前,进口油不断挤压国产食用油的份额。换言之,在需求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进口油每增加1公斤,意味着就必须挤压1公斤国产食用油。两者已由从前互为补充转化为“针尖对麦芒”的竞争关系。

    食用油市场是一个相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的潜力有限。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国内植物油消费总量为2045万吨,其中进口量为672万吨,加上进口大豆2400万吨,我国人年均植物油脂消费量达到19公斤,比同期世界人年均17公斤还多2公斤。

    专家们称,今年食用油市场完全放开,实行9%的单一低关税,国内油料产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事实证明了专家的预测,1月我国食用油进口量又创新高,商务部外贸司在当月发出对食用油的进口预警通报。1月到4月的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食用油进口量仍处于高位,尤其是棕榈油,4月进口量再次大幅增长。

    油料产业链各环节危机凸显

    记者了解到,部分基层农业干部忧心忡忡,认为我国放开油料产业面临的窘境有如去年欧美的纺织品市场,面对取消配额后来自中国纺织品的强力冲击,欧美的纺织品产业溃不成军。现在的我国油料产业面临的也是这样的危机。

    专家称,全面放开市场的风险可以从去年的油价大幅下跌窥见一斑。当时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料作物的价格改变了过去几年的连续上升趋势,掉头向下,从种植油料作物的农民到各级加工商经济利益遭受了巨大损失。

    王汉中说:“目前长江流域油菜黄金带的油菜种植面积急剧萎缩,2006年东北大豆也将面临类似危机,民族油料产业岌岌可危。”他认为,除去转基因因素,从质量、价格、产量上东北大豆与美洲大豆相比优势不明显,2002年起这个品种面临着较大的外部压力。现在,由于食用油市场又完全放开,进口量冲击的范围横向上扩大到油菜、花生等行业,纵向上波及到油料作物的产业链各环节,现在菜籽油和花生油的价格是硬生生地被进口油拉了下来。他还指出,油菜、花生产业危机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作为我国的优势油料作物,一旦它们的产业链崩溃,国际竞争力将无从谈起。

    据初步统计,受市场影响,油菜第一大省湖北今年油菜种植面积萎缩了近20%,安徽、四川、江苏等油菜大省油菜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菜籽油市场价格仍在低位,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菜籽收购市场不容乐观。

    面对市场的低迷,油料加工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少在带亏运营。据安徽省油脂协会统计,当地51家油脂加工厂,已经有20家处于亏损之中,尤其加工量在500吨以上的大型加工油脂厂大多在带亏运行。湖北省日月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德文说:“日月公司油菜籽年加工量为20万吨,去年菜籽油价格一路下滑,公司亏损了600万,农民认为收购价低,他们不知道市场行情就是这样,今年说不定价格更低。”蒋德文称,荆州地处江汉平原,油菜种植面积大,加工企业集中,除了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厂能保本外,其余的都在亏损。

    目前我国大豆、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约4亿亩,油料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上亿农民的收入和就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