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酒类QS认证大限将至 商家疑惑过渡期短

2006/6/28 11:20:32 来源: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依照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的决定,从5月份开始,已经通过认证的白酒类产品上市必须贴有QS标志,11月1日以后,没有加贴QS标志的白酒产品将不能上柜。

    目前,白酒产品QS贴标已进入倒计时,在不到6个月的缓冲期过后,市场上未贴标的白酒产品能否灭迹,或者说市场上销售的白酒产品质量能否让消费者真正放心呢?

    QS就能保证质量?

    在采访过程中,上海野山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刚提出了他的疑惑。首先,他对QS认证能否确实规范酒类市场秩序,达到预期优胜劣汰的效果表示忧虑。要通过QS认证,其前提是该企业具备生产许可证。他认为,如果说这两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那么企业因为不能通过认证,从而也就否定了它的生产资质,换言之,当初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存在一定的问题。

    据了解,QS是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市场准入的标志,它除了表明企业已经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外,还是企业对其产品质量的承诺。从规范市场秩序来说,它只是实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一个方面。目前市场上,虽然有不少食品已经贴上了QS标志,但是,贴标产品查出质量问题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另外一方面,从事酒类生产多年的企业因为不能通过QS认证而不能进行销售,那么这些企业日后的发展方向就变得扑朔迷离。缓冲过短上传下达失衡。

    对于还剩不到6个月的缓冲期,郑刚表示时间有些仓促。据悉,全国获得生产许可证的白酒企业共计8472家,但通过QS认证,可能有近2000家白酒企业将被淘汰,而云南省预计将有近三成的企业“落马”。因为厂家众多,认证工作就任重而道远,而从9月开始进行换证申报,到11月大限的缓冲期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张。市场机制下,有的企业因为不敌外界的竞争而退出市场。厂家倒闭了,但流通市场上还依然存有他们的酒,这些酒将由谁来贴QS,或者是直接下柜,从而造成经销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在酒类QS认证过程中,消费者对此并非全然了解,有不少企业也同样弄不清具体认证过程以及贴标要求。对他们来说,上传下达的信息链中出现了失衡。应该说,作为国家强制性的市场准入程序,当地相关部门应当给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及指导,不要因为没能及时贴标而让合格企业在此次认证中“落马”。

    之前,郑刚和泉州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但因为对方的QS认证迟迟下不来,产品包装没有贴上QS标志,所以,目前还在观望中。与此同时,有不少黄酒企业也因为上传下达不及时而将白酒企业的贴标限误认为了整个行业的贴标大限。虽然说国家相关部门还未对黄酒QS贴标做出时间上的规定,但黄酒行业的QS认证也已经开始,而不少企业依然没有通过认证。郑刚从事黄酒经销多年,和不少黄酒原酒生产企业有接触,就他的了解,江苏吴江地区作为历史悠久的黄酒产地,当地至今还没有一家企业通过认证。

    王琦:生产许可证与QS贴标制度不相悖

    就此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琦。王琦认为,QS认证是对酒类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生产许可证的发放与QS贴标制度也无任何相悖之处。

    QS认证的颁布标志着酒类产品由以前的工业类向食品类转化,也就意味着今后酒类产品将依照食品类相关标准进行检测与考核,这也使酒类企业不得不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否则达不到标准,企业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而针对很多酒类企业认为的生产许可证与QS的关系问题,王琦告诉记者:两者不存在抵触问题,日后将逐渐实行两证合一,即企业得到生产许可证,拥有了生产权力的同时,也将获得QS贴标认证,允许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

    对于“过渡期”是否过短一说,王琦认为,白酒和果露酒作为QS认证中最后贴标的酒种,由于前期已经有了葡萄酒、黄酒等酒种的认证经验,过渡期也理应相对短些,但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文件下发与政策出台也确实衔接不紧密。而酒类产品的转换“户口”的行为,也主要体现在实施细则上,在标识上也仅是将工业品序号变为食品序号,最后四位的企业代号保持不变。而QS的申报单位与发放单位也仍然是国家质检总局、地方技术监督局以及地方协会帮忙参与工作,程序与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基本相同。

    同时,王琦还强调,生产许可证到期的企业应及时补办,取得新的生产许可证后才能得到新的统一标志。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