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禁鲜令"引起市场反应 济南"鲜"字号牛奶悄换装

2006/6/29 10:36:47 来源:齐鲁晚报
    虽然原定于6月1日实施的“禁鲜令”再度延期执行,但省城济南的牛奶市场已罕见“鲜”字招牌。记者在省城的商场、超市看到,不少鲜牛奶已悄然换下“鲜”字号包装,要么换成纯牛奶标志,要么趁此机会推出新产品,一时间牛奶市场成了酸奶、纯奶的天下。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济南市历山路家乐福、大润发等多家超市,每家超市的牛奶品牌都达十几种,但与上个月相比,鲜牛奶几乎“绝迹”。在家乐福,记者在所有专柜里没有发现一包标有“鲜”字样的牛奶。即使是保质期只有3天的佳宝牛奶,其包装袋上也只标注“牛奶”,而未特别强调“鲜”。

    在大润发,虽然伊利纯鲜百利包牛奶、光明百利包鲜奶的广告牌依然悬挂,但广告牌下方的牛奶包装箱上的“鲜”字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纯牛奶”字样。唯一还标注“鲜牛奶”的只有光明一家,为证明自己的产品货真价实,其外包装上还标有“4℃情况下保质7天”。

    厂家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再次延期至11月1日的通知是5月底才发出的,之前不少厂家都已调整包装去掉了“鲜”字。据了解,所谓“禁鲜令”,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工食品(包括乳制品)不得称鲜”。“禁鲜令”原定于去年10月1日执行,后推迟到今年6月1日起执行。此次二次延期的原因是“仍有部分企业标签库存量较大”。

    记者看到,由于少了“鲜”字卖点,蒙牛、伊利、光明等几大乳业巨头纷纷开发新产品,以吸引眼球。有的在酸奶里加入草莓、荔枝、橘子、芒果等水果,吸引儿童顾客,有的则标明自己牛奶里含“益生素”、AD钙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物质,有的推出了买一送一、买一箱送三包等促销活动。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禁鲜令”虽然延期,但它已引起厂家的重视,对规范市场起到了很好的敦促作用。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不管牛奶产品是否打“鲜”字招牌,判断牛奶新鲜不新鲜,只要看保质期就可以。一般讲,市场上的液态牛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巴氏奶”,是将原料奶经过80摄氏度以下长时间加热处理,保质期一般在7天,需要冷藏,但奶的营养保存较好;另一种则是“常温奶”,是经过137摄氏度的瞬间热消毒,能常温保存,储存期在半年左右。 (记 者 李岩侠    实习生 张 虎)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