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百威啤酒借“世界杯”在中国赚了多少?

2006/7/10 13:50:04 来源:成都晚报

    最近声势浩大的耍都,什么酒钱都不赚,偏偏钟情啤酒。也不知道是谁先喊出“看世界杯,吃冷啖杯,喝啤酒”的口号,似乎你看球时不喝点啤酒,那你就像穿了衣服没有穿鞋;如果是喝了红酒呢?那就是穿错了鞋。比如穿阿迪达斯的上衣,却登了双超高的“甩尖子”。

    我总在说,世界杯与中国没有关系。但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世界杯的球场上没有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却出现了中国文字。

    两个硕大无比的“百威”,带着中国球迷的酣畅气息,在球场边上支撑着中国与足球之间的价值。身边的朋友总对我说,一定要写写这两个中国文字,表示世界杯和中国还有关系。看见朋友欣喜雀跃的脸,我不知该欣慰还是辛酸。

    老朱这个伪球迷“旁观者清”,做出了总结:“中国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乒乓球发扬光大,而不是如何将足球踢进世界杯。”我承认,此话精辟。就像巴西、加纳这些国家,他知道乒乓球吗?他在乎乒乓球吗?既然他不屑你,你为什么要为他的运动俯首称臣?孙继海在与王志《面对面》的时候也无比坦诚地说:“足球运动不适合中国人。”但孙继海随后又说,“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能代表中国的。”就像老朱,这个即将奔四的愤青,他即使站在成都报业集团的顶楼上去疾呼,能听见的人又有几个?听见能感悟的又有几个?感悟了能做到的又有几个?该看还是看,该疯还是疯,更何况,老朱那根烟熏火燎的烂黄喉,也吼不出嘹亮的声音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啤酒为中国足球“拉风”的原因。这里面绝对没有球迷所谓的:感动和温暖;也绝对没有某些专栏作家解读的:亲切和亲和力。我想得很简单,美国人不是傻冒,他不知在中国赚走了多少白花花的银子,才把通用的英文改成中文。“百威”两个字,像两个扎眼的榴莲,不断地散发着中国球迷的盲目和愚忠,让我郁闷不堪。

    看百威在中国的市场就知道了,在本土拥有数百家啤酒厂和众多越洋竞争者中,他还能带着“高贵”的身份脱颖而出,占据中国50%的市场份额,他能不死挺中国的市场吗?“百威”是靠智力取胜的,而不是靠体力。那中国球迷是否也可以带点智者的身份,在乒乓球赛上,看到专署的日语、韩语、意大利语的广告牌,那才叫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