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绿色食品

2006/7/30 10:30:21 来源:四川政协报

     ——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阿称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安全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食品的要求从以前的“将就”变成“讲究”,对食品安全的关心度也更高。但是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给民众带来很大的心理恐惧与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还影响到群众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据有关机构的调查表明,目前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达到70%以上,所以要求政府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多生产出让老百姓放心,安心消费的营养绿色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日前,笔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阿称。

     民族绿色食品产业大有作为

     阿称介绍,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又是多民族的省份。甘孜、阿坝、凉山民族自治州的面积占全省的62%。由于特定的地理自然气候原因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食品资源。甘孜、阿坝两州属川西北,属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草原占两州面积的60%。有丰富的高牧资源,存栏约1000万头牲畜。三州是四川省的主要林区,是天然的生态屏障,有极其丰富的林下资源,由于立体气候农业上可以生产和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林下还有丰富的中西药材料资源。总之,四川民族地区是资源宝库,也是食品资源宝库,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生态优良,加之传统的养殖方法,新生产的产品属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放心食品。

     合理利用资源做到优势互补

     四川三州有丰富的高原牦牛资源,牦牛是高原特有的畜种,具有耐寒、耐粗饲、善驮运特点,素有高原三宝的美称;野生菌类如松茸,生长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松林及青杠林,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抗癌功效,民族地区的松茸基本流向了日本及欧盟地区,而我国自身食用和加工得并不多,故其潜在的市场和价值无法估量。改革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在优势农产品开发,食品加工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组建了一些加工企业,生产了部分产品,为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受到地理位置,交通,信息条件和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的制约,加之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原因,与内地相比在农产品的开发和加工,特别是精加工方面有较大的差距。

     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藏族以糌粑,酥油茶,青稞酒为食。食肉以牛羊肉为主,食用方法以煮、熬、煎为主,牛肉还有生吃、风干吃的习惯,并在很多年前就实行了分餐制——一人,一碗,一筷(与西方的就餐方式基本相似),而内地的分餐制近几年才流行。藏族的饮食习惯以方便快捷为主,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及营养价值,总体上说民族地区的饮食习惯虽然有些传统,但他们食用的是天然的绿色的没有任何添加剂,防腐剂的营养食物,而且食用方法比较卫生。很多人都说藏族特别是康巴人很彪悍,很健康。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和发扬优秀的民族饮食文化。

作者:胡战全 杨树义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