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我国生猪期货上市的有利因素及制约因素

2006/9/5 15:53:50 来源:网友
    近日,在海南海口市召开的2006年中国生猪产业的峰会上,面对中国生猪产业发展中目前的困境,有关人士提出尽快推出生猪期货,助推生猪产业走出价格困境,会上就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避险方式及生猪期货的合约和规则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我国推行生猪期货的前提是了解其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有利因素:

    (1)我国生猪市场规模庞大

    我国无论在生猪存栏、出栏、猪肉产量上均稳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大量的引进和大力的推广国外优良瘦肉型种猪及杂交模式,我国生猪生产性能也得到明显提高;我国生猪市场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壮大。

    (2)规模养殖发展加快良种猪得到推广

    我国猪良种覆盖率已从2000年的93%提高到97%,出栏率从2000年的117.9%提高至128.2%。优良瘦肉型猪的快速推广,生猪的品种、等级易于划分,为生猪期货的上市提供了基础,据称,若生猪期货上市,其标的物将选择三元杂交商品肉猪。

    (3)生猪市场大起大落“蛛网现象”异常明显

    生猪市场的蛛网现象是指由于短期内猪肉消费量是基本稳定的,影响猪肉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生猪的供应而不是需求。但我国生猪市场蛛网现象尤其明显:即行情好时,一窝蜂的补栏,扩大规模,导致供应量快速增加,导致价格下跌,亏损程度严重,深度的亏损维持一定时间后,又大量淘汰母猪,导致母猪存栏迅速减少,生猪供应量快速下降,价格上涨。蛛网现象严重影响到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生猪期货为之降低风险,保驾护航。

    (4)肉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近些年,我国生猪屠宰深加工业发展迅速,双汇、雨润、金锣等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纷纷扩大规模,投建新厂,不仅屠宰深加工能力增强,而且生猪屠宰、冷冻冷藏及检验技术也进步较快,具备较好的储存与保管条件,为生猪期货上市提供条件。

    制约因素: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不同地域之间生猪价格差异很大,尽管有品种、成本等因素影响,但差距也不应如此之大,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水平差距较大。

    (2)区域差别导致指标难以统一,市场难以统一

    我国各地区域差别较大,自然条件、消费习惯各不相同,猪品种较杂,饲料原料来源广泛,从业者饲养管理良莠不齐等因素导致出栏生猪的品质差异较大,难以达到统一指标,即使生猪期货标的物选定为三元杂交猪,在四川饲养和在广东、黑龙江饲养的成本、价格、品质都难以趋同,甚至差别较大。这些出栏的生猪就近被各地的屠宰企业收购,收购价格截然不同。因此区域差别导致难以达到统一指标、统一市场。

    (3)地方保护主义阻碍统一市场的流通

    因为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方有关部门出于保护本地市场的目的高举“地方保护主义”大旗,为外地活猪、猪肉进入本地设置障碍,从而影响到生猪市场的统一和流通。

    (4)市场不规范缺乏市场准入和统一的组织协调

    我国生猪市场蛛网现象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量的小规模养殖户和业外投机商无条件的进出于生猪市场,行情好时纷纷随意扩大规模和投资建厂。市场不规范,缺乏市场准入和统一的组织协调。如:假如生猪期货上市,行情看好时,他们仍可以跟风,随意扩大规模,最终,生猪市场仍将难逃避大起大落。

    (5)病死猪、注水肉泛滥

    受疫病、屠宰加工等行业不规范的影响,当前我国各地病死猪、注水肉泛滥,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市场流通,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对猪肉消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部分地区猪肉消费市场已经出现萎缩迹象。

    (6)资讯条件差缺乏科学预测市场走势的信息

    因为我国猪肉消费以当地产、当时、当地消费,所以不仅导致区域差别较大,市场不统一,而且还导致养殖者普遍只关注当地的生猪市场、产业的变化,而缺乏纵览全局的资讯信息,从而导致对行情的判断、走势预测不够全面准确。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