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行业聚焦:“国产洋酒”究竟呛了谁?

2006/9/26 15:34:37 来源:糖酒快讯

    有句广告词说,“80年代我们喝味道,90年代我们喝品质”。这话搁在国酒身上不错,摊上洋酒就未必了,很多人喝洋酒,喝的是价格,喝的是“派”。

    9月22日,长江日报一篇《国产酒为何卖成进口洋酒价》的报道,揭开了“国产洋酒”的玄机:武汉许多中小型酒吧都有用“国产洋酒”冒充高档进口洋酒,诱导顾客消费的行为,比如以进口洋酒“芝华士12年苏格兰威士忌”的价格(利润率76%),卖国产“苏格兰爱丁12年威士忌”,利润率高达483%。

    看到这里,那些曾为“爱丁12年”豪爽买单的酒客,不知作何感想——或许喝的时候也犯过嘀咕,“怎么这个味儿呀”,可一看“苏格兰爱丁”这几个字,又觉得不会吃亏,“洋酒就是这个味儿吧”。

    酒吧这种做法自是严重违规,真正作祟的却是人们的“洋货情结”。

    住洋楼、开洋车、喝洋酒被很多人视为高尚生活元素并孜孜以求,这本身无可厚非,在物质层面,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舶来品在很多时候质量确实胜出一筹,而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往往能够成为努力工作的动力。问题在于,人们对洋货常常只是一种“符号崇拜”,而与其真实价值无涉。

    试想,那个所谓的“爱丁12年”,如果取个地道的中国名字,还卖得出去吗?正是酒厂、经销商与酒吧的心照不宣、默契配合,加上消费者的偏好洋名,才使其得以畅行无阻。

    另一方面,真洋货也未必靠得住。年初,曾有业内人士报料称“12年芝华士真实成本仅25元”,并由此引发一场洋酒信任危机(当然,危机过后,国人照喝不误)。上周,进口日本化妆品、食品频频被曝有质量问题,又令众多洋货粉丝出了一身冷汗。

    再往深处想,如果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国货放在从属地位,更将产生一个难以化解的悖论——我们有钱了,当然可以都去买洋货,但长此以往,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卖给谁,我们的钱又从何而来?

    给“国产洋酒”呛了不打紧,就怕把“爱丁”揪了出来,“爱甲”、“爱乙”、“爱丙”照样混得滋润。洋货该买还得买,只是不妨以平等心态视之,向国外成熟企业学习,让越来越多的国货有资本与洋货同台竞争,方是正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