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黑龙江粮食资源成为投资热点

2006/10/9 14:46:52 来源:黑龙江日报

    金秋时节,丰收在望。今年的新粮尚未上市,来自上海、山东等地的粮食企业就纷纷涌入黑龙江省,考察市场、洽谈合作。上海良友集团与黑龙江省签订了7万吨水稻的购销合同。正在筹备的2006年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洽谈会,也聚集了全国各地粮商的目光,组织者已接到了来自省内外100多家粮食企业的参展要求。

    黑龙江省的粮食资源优势正成为客商投资的热点,与此同时,老工业基地振兴也将支持农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牢牢抓住这种良好的发展机遇,将黑龙江省的粮食资源优势做足,将黑龙江省的粮食经济做大做强,让农民手里的“粮袋子”变成“钱袋子”,正逢其时。

    市场广阔乘势而上

    粮食以商品的身份进入市场差不多是最晚的。2004年10月1日起黑龙江省开始取消保护价收购政策,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不久前在哈尔滨市举办的中国米业营销战略高峰论坛上,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谈道,随着进入WTO的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粮食市场将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价格与国际更为衔接,粮食的进出口也将更加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将是今后面临的大趋势。在黑龙江省,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工业已成长为仅次于石化工业的第二大产业,全省食品工业产值在全省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占到20.5%。有专家预言,在21世纪,粮食产业会是一个绝对的朝阳产业。

    据业内专家分析,今年,国际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不大,国内市场的总体形势将稳中走强,其中水稻和玉米仍将延续去年的强势。因此,我们应该利用良好的市场形势,不仅将黑龙江省的粮食卖出去,而且能卖上好价钱。

    资源优势充分发挥

    发展粮食经济黑龙江省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的10%;黑龙江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在300亿公斤以上的水平,粮食商品率达到7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出自最好的环境”是黑龙江省粮食的一张王牌。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多次质量安全检测中,黑龙江省粮食产品中从未发现有农药残留。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产量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的大豆内在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产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1/3;玉米营养成份含量高,产量居全国第二;水稻生产期长、光照充足、品质优良。黑龙江省粳稻的商品量占全国的43%。

    近几年,黑龙江省不懈地努力发挥粮食资源优势,开拓省外粮食销售市场。目前,黑龙江省已与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7个粮食主销区建立了稳固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十五”期间,黑龙江省累计向主销区发运粮食180多亿公斤。今年黑龙江省又开始向西北地区粮食市场进军,日前刚刚与山西、陕西、甘肃等三省签订了省际间的产销合作框架协议,初步拟定每年向三省销售粮食11亿公斤。

    延伸链条提高粮价

    “种了一年大苞米等于锻炼身体”,粮多粮贱时农民经常这样苦恼。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前几年,由于粮食供大于求,黑龙江省一直被粮价下跌、销售不畅的难题所困扰。因为我们卖的多是原粮,而原粮卖不上高价。此外,黑龙江省的粮食精深加工不够,全省粮食精深加工的比例只占15%%。粮食产品单一,粮食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因此,只有逐步改变“卖原粮”的单一经营方式,实现粮食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让“粮袋子”变成“粮带子”,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产品,才能真正缓解卖粮难的矛盾,提高粮食价格,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据悉,黑龙江省已制定战略,全面整合粮食产业资源,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力争用2—3年时间,改变黑龙江省大量原粮出省的局面,使黑龙江省由粮食生产大省发展成为粮食加工大省。到2007年,全省粮食精深加工占加工总量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5%提高到35%左右,到2010年提高到50%左右。

    产业经营发展大势

    纵观世界粮食企业的发展历史,产业化经营是其必经之路。白美清分析说,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把粮食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系起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使传统粮食逐步走向现代粮食。就是企业要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逐步形成骨干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带的经营模式。

    省粮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卢秀彬认为,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应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名牌产品为纽带,从品牌联合起步,整合资源,纵横发展,使企业逐步走上“大品牌、大企业”的发展之路。像虎林市就将当地的大米加工生产线整合在一起,由9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15家民营粮食企业共同组建了绿都集团,各企业生产销售的大米统一使用“珍宝岛”牌商标。现在,绿都集团已发展成为农业部等八部委首批命名的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近年来,黑龙江省培育壮大了一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全省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近150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达35家,10亿元以上的2家,50亿元以上的1家。目前,经过权威部门评议,我国共确定7个“中国名牌大米”,其中该省就占了3个。由70多个品牌整合到一起组成的“北大荒米业”,是全国最大的水稻加工企业;将60多个品牌整合到一起的“完达山”品牌,成为全国乳品行业惟一入选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由本系统60多家企业整合形成的黑森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山特产品加工企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