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消费升级拷问乳业自主创新能力

2006/11/5 11:04:1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在日前落幕的“IDF2006世界乳业大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现状是消费普及和消费升级并存。在二、三级城市和城镇、农村市场的主要任务还是乳品普及,而在大中型城市,乳品消费已经开始升级,在此背景下,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需求成为乳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有关资料显示,在乳品这座“金字塔”中,功能性乳品因其针对性的保健优势而高居“塔尖”,因其科技含量、进入门槛、竞争壁垒相对较高,毛利率也相对较高。而近年来在频繁价格战和生奶、包材、物流等成本上涨的双重夹击下,乳业平均毛利率已出现集体下滑。由此功能型乳品不仅是满足消费需求的竞争举措,也成为厂商提高毛利率和盈利能力的寄托。

    迄今为止,光明、三元、伊利、蒙牛等乳品巨头均先后推出了各自的功能型乳品。据专家介绍,功能性乳品的最高标志是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健”字批文,即保健食品证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专利局相关公告目录显示,在全国1500家左右的乳品企业中,目前获得“健”字批文的只有光明研发的芦荟酸奶、益生菌酸牛奶、健能AB100益生菌优酪乳等6个产品,其“益菌奶及其制造方法”等7项科研成果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相关资料显示,光明自主研发上市的新品已达114种,目前本土市场上的液态奶新品90%以上都是光明首创。

    被同行打“擦边球”、“搭便车”历来都是自主创新型企业的烦恼,乳品行业也不例外,如光明首创的芦荟酸奶、大果粒酸奶、益生菌酸奶、舒睡奶等王牌产品面世后的半年至一年左右,其它厂商的仿制新品就一哄而上。由于我国乳业整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忙于降低成本应对价格大战,对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的投入相对不足,而“追新求异”又是当前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之一,于是不少企业选择了“搭便车”路线,以仿制新品替代自主创新。

    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坚持自主创新路线的乳企摆脱“搭便车”困局当前只有三种策略:申请国家专利寻求法律保护;申请“健”字乳品批文,与仿制新品拉开差距;在新品推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减少仿制品收益。

    乳业自主创新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还会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但仿制创新只要对成功的上市新品进行分析再设计相应生产工艺流程即可,成本低而且上市周期短。但仿制只是初级阶段的竞争手段,并不利于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长足发展。专家指出,在新一轮竞争中,我国乳品企业将依靠技术创新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利润、丰富与充实品牌内涵等。而这场以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科研竞争中,自主创新型企业与仿制创新型企业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刘金霞)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