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绿色农副产品成为农民增收亮点

2006/12/12 14:54:57 来源:新乡日报

    近年来,辉县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技术,推动“绿色富农”工程,加强农副产品基地建设,使一大批农副产品披上“绿”装,走出家门,走向市场,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绿色农业,使该市农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

    辉县市北部山区所产的干果、小杂粮、中药材等没有污染,西南平原地区土、水、肥条件良好,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凭借这些优势,该市加强农业基地建设,精心构筑绿色食品保障体系,制订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方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目前,该市已建成绿色示范园区19个,示范种植绿色原粮、蔬菜、水果2万亩。形成了以四季春集团为依托的赵固乡万亩绿色玉米生产基地;以洪洲、赵固等乡镇为主体的10万亩花生生产基地;以吴村为重点的10万亩优质麦繁育基地和以冀屯为重点的食用菌基地。

    在“绿色富民”工程的拉动和示范基地的带动下,该市各乡镇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常村镇荒里村示范种植“粒粒珍”谷子500亩;西平罗乡东沙岗村种植脱毒红薯1200亩,形成了种红薯加工粉条专业村;北云门镇魏小庄村的无公害蔬菜大棚,棚均产值达到1.73万元以上,带动了南村镇司北村、胡桥乡段庄村建成“四位一体”蔬菜大棚40座。张村乡小西岭村规划了200亩土地,示范种植黑花生、黑玉米、黑豆等品种,效益可观。大北农公司走“公司+农户”之路,发展农户1200多户,存栏母猪达到1.2万头,年出栏生猪20多万头,推动了辉县饲养业的发展。

    为了让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辉县市还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他们依据太行山优势,建成了4家柿子醋厂,每年消化柿子20多万公斤。他们重点培育的大北农公司、田园乳业、洪洲山楂加工厂等83家企业,年实现产值4亿元。一批独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了品牌闯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条。目前,辉县市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近销山西、山东,远销东北以及南方大部分地区。他们生产的石碾玉米面还走进了各大城市的超市营销专柜,市场前景良好。(段永强 刘勇军 韩道辉)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