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关注:食品安全治“行”还需治“心”

2006/12/27 16:45:14 来源:半月谈

    所以说这是一种人性的堕落,是因为制造自己也不吃的食品的人实际上已经不把自己当“人”。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人,都互相关联,身份互易,一个人既是食品的生产者,同时也是食品的消费者。你今天在自己加工的大米里掺沙子,明天就可能买到用发霉花生榨的植物油。在这一点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是一种无论对保护市场秩序还是人的生存环境都必须遵循的准则。从这个角度,那种只顾自己牟利,置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会损害他人健康于不顾的伤天害理的行为,又与禽兽何异!

    食品生产,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销售,都“点多线长面广”。除了加强监管,堵塞漏洞,惩治各种惟利是图的“恶行”,还要辅之以治“心”。那些出现食品“造假”、“制毒”窝点的地方,往往缘于当地政府和司法机关而不见,纵容放任,导致纷起效尤,社会风气败坏。要维护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打击各种利欲熏心、为富不仁的非法行为的同时,应加强对生产加工者的教育,培植职业精神,端正社会风气,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成为大家共同恪守的行业准则,使不损人利己成为从业者坚守的道德底线。这种工作虽然不能立见功效,一蹴而就,却须臾不可松懈。

    治“行”为标,治“心”为本。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法治与德治同实施,应是从根本上扭转食品安全问题防不胜防被动局面的良策。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