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保健品行业着手准备标准化体系

2007/1/29 15:18:0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全国保健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保健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申报及筹建工作。希望能尽快建立起保健品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据介绍,由中国保健协会牵头,一项建立保健品行业标准化体系的工程正在进行之中。

    徐华峰认为,保健品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一方面,国内保健品业之所以混乱,与标准缺乏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入世的后过渡期,如何与国外市场实现互通,相互承认,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也将使我国的保健品能够顺利地进入国外市场。

    缺乏标准化体系成为行业软肋

    据了解,由于国内保健产业缺乏行业标准,使得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较低,该行业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据统计,其中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因此过分依赖广告促销。有些企业的广告费高达销售额的30%,从一开始就陷入研发低投入、广告高投入的怪圈。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部法规,保健品行业进入了一个理性发展的阶段,而该行业缺乏标准化体系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徐告诉记者。据了解,在2005年和2006年,我国相继出台《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机构认定与监督管理办法》、《直销管理条例》等多部法规,涉及到保健品的注册、生产、销售、宣传等多个环节,保健品企业想靠虚假的广告效应占领市场已经不再可能。

    交大昂立总经理兰先德认为,目前,保健品行业已经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制定行业标准,抬高门槛,让科技型的保健品主导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涉及保健品监管的部门有近20家,其中主要的有8个部门。但多头管理反而造成管理不力,集中表现对研发、生产、流通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监管,监管力度也不够。“问题不全在企业,关键在于政府的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造成监管上政出多门。”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贾亚光也认为,技术水平低是中国保健品企业的通病,缺少行业标准是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保健品企业一是缺少理论创新,照搬照抄《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的传统配方;二是技术手段落后,不少企业停留在功能性实验水平上,而国外已经进入基因水平。”贾认为,面对国外的保健品进驻中国市场的步伐逐步加快,国内迫切需要建立起保健品行业的标准化体系。

    行业协会牵头建立标准化体系

    “我们此前就开始尝试行业标准化的建立,目前已经积累了经验,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今后我们将着力行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徐华峰说。据悉,2006年,由中国保健协会组织制定的《保健功能纺织品》标准,已经成为保健功能纺织品行业首个行业规范性技术文本,被商务部等部门作为行政审批时针对该类产品的技术参考依据。“去年底,在我们协会的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申报保健品及原材料标准制定项目的通知》,全面启动了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等技术标准及管理和工作标准的制定。”

    据徐华峰介绍,“《关于申报保健品及原材料标准制定项目的通知》发布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二十多家企业申报了近100个标准项目,其中仅天津天狮集团一家就申报了40多个标准项目,企业对标准的渴望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据了解,标准化体系建立涉及到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特殊化妆品、保健行为、管理标准以及这些产品的原料标准。“我们将本着行业急需、先易后难、‘三标合一’技术限定值、检测方法、标准样品三标并进、能与国际间接轨、以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原料标准为主、产品标准为辅等原则,逐步推进。”

    据介绍,标准化体系将从原材料、辅料标准的制定开始,目前已经公布了首批项目,包括《蜂胶》、《大豆异黄酮》、《银杏提取物》、《人参皂甙提取物》等22个项目,第二批经专家审查获批的标准制定项目也将在近期公布。

    “目前,协会已经与美国药典USP、国际ISO系统等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包括标准样品等的国际互认工作也一直在顺利进行中;而且制定标准时也以国际认可度更高的协会标准NGU为主,这些都有力地保障了标准的对外交流功能,也有利于我国保健品走向世界。”徐华峰还透露,目前已经完成了《电解制水机》协会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已经通过了专家审定,即将上报有关部门等待批复,不久将正式对外发布。(夏金彪)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