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农产品:回调是最佳买入良机

2007/1/31 10:28:54 来源:中金在线

    国内的农产品市场自从1月15日在美盘玉米涨停及其它品种大幅上扬的带动下,出现过一个久违的涨停之后,便纷纷归于震荡下跌的态势之中,尤其是郑州强麦主力合约WS0709,已有效突破了06年12月7日与07年1月5日1840元/吨附近多头主力精心构筑的双底型态,让投资者大有熊市来临之感。农产品下一步究竟如何衍变,目前走势是最敏感的时期,期价究竟是反弹结束重归于跌势,还是蓄势待发,继续向上?

    笔者从基本面和盘面以及外盘走势分析后觉得倾向于后者,这是因为:

    第一、 政策面向多

    最近国家领导人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先后对农村考察,与农民交谈。尤其是在粮价明显上涨的情况下,温总理在不同场合高瞻远瞩地指出:“这次粮价上涨,带有农产品价格恢复的性质,对于农民来说是件好事”。

    尤其是2007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并且在开篇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文件还指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很明显,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是粮食生产,没有粮价的稳定合理的上涨,农民的持续增收必然是一句空话。

    所以,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中央文件,都把粮价的合理定位提到了重要的历史日程中,政策面已经将粮价的下降空间封闭。

    第二,我国的粮食储备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殷实

    美国基金这次通过拉抬CBOT农产品期价而发动的全球粮价大幅上涨,从其近年来农产品各合约持仓都倍增来看,其做多粮价是蓄谋已久的。作为有影响的农业大国,他们不可能不对我国粮食现状有一个评估,同时,也不可能做出对我们很有利操作决定,这从国际铜、铝、石油等的走势可以清楚地看出。

    前几年《焦点访谈》播出过许多粮库空库骗朱总理的事件,现在的粮食储备库里是否殷实?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就粮价上涨答记者问指出:从总量的角度来看,我们虽然实现了三年的连续增产,但这是在2003年粮食产量落到一个低谷的基础上的三年的恢复性增长,而粮食总的供求关系还是处在一个紧平衡的状态。第二个方面就是结构性的原因,虽然总量在增长,但是我们在部分产品的供求上还是存在比较大的缺口。

    就国际市场来看,去年世界粮食产量是减产1.6%,其中谷物减产2.1%,小麦减产5.2%,粗粮减产1.1%,而粮食的需求增加了1%。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我国粮食储备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殷实,一遇到风吹草动,就容易引发暴涨。

    第三,强力打压麦子使围魏救赵意图凸现

    今年中储粮公司及地方储备粮公司以“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815亿斤,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40%以上,占小麦商品总量的60%以上。

    正因为国储手中有了这么多“最低收购价”收储的小麦,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安排临时存储粮在批发市场上常年常时公开竞价销售。

    正因为有常年常时拍卖小麦的大背景, 又加上郑州强麦持仓量相对玉米、大豆、豆粕要小得多,易于控盘 , 所以,农产品市场的主力空头加强在郑麦上的打压力度,目的是在小麦大幅下跌的背景下 (以强麦主力合约WS0709来看,从06年11月22日的最高点2036元/吨,下跌到07年1月30日的最低点1779元/吨, 已下

    跌257元/吨)。将玉米、大豆、豆粕也拖入下降轨道。从同期玉米、大豆、豆粕下调幅度不过100元/吨左右来看,主力空头没有达到明显效果。

    如果郑州强麦逢低蓄仓的资金入市,被迫调整的大连市场玉米、大豆、豆粕强劲反弹,则必然会引发郑州强麦的报复性上涨,反而会使主力空头雪上加霜。更何况郑州强麦WS0709在1800元/吨左右会有强大支撑,向下空间已经很小了。

    第四、美盘横盘整理后仍将向上突破

    技术上看,CBOT玉米、大豆已有效向上突破多日,目前在缺乏消息的指引下作横盘整理,目的是再次制造空头陷阱。

    就象CBOT玉米07年1月9日和10日两天向下突破一样,技术分析人士都陷入了看空的泥潭中。

    二、三月正是基金利用天气因素出大行情的时节,每年都如此,行情或大或小。笔者预测,基金利用所谓的不利天气暴炒农产品的概率在增加,外盘一旦再上一个台阶,一直在怀疑和观望中运动的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必然加入到补涨行情中来。那时做多的新资金加上空头的止损盘一同迸发,必然使粮价得到合理的回归,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的目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