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某些抗生素类药品与酒“犯冲” 医生提醒注意

2007/2/2 15:08:19 来源:搜狐网

    保定一医院接诊“怪病”20多例 医生称用药期间最好别喝酒

    只喝了很少一点儿酒就觉得头晕气短、胸闷恶心、视物模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近来,保定市一家医院先后接诊类似患者23例。 
 
    经调查,这些患者喝酒前都曾服用过头孢哌酮、甲硝唑等药物。据医生介绍,这些患者的不适症状,在医学上称为“戒酒硫样反应”,系服药期间喝酒引发。现在春节已经临近,又处于流感高发期,正在服药的患者最好不要饮酒。

    在保定市某企业任职的李先生,最近因为感冒,在口服感冒冲剂的同时,还静脉点滴了头孢哌酮钠(又称“先锋必”)。1月22日中午在单位招待客人时,李先生本来不想饮酒,但又怕客人觉得自己缺乏诚意,最终还是喝了2两白酒。若与李先生平时的酒量相比,2两白酒根本就不算回事。可几个小时之后,李先生忽然感觉头晕、胸闷,并呕吐不止,不得不到医院就诊。

    经诊断,李先生患了“戒酒硫样反应”。据保定市二五二医院医生介绍,“戒酒硫”是一种帮助戒酒的药品,服用这种药物之后再喝酒,身体就会出现不适反应。“戒酒硫样反应”是指患者虽没有服用过“戒酒硫”,但在使用某些药物后饮酒导致身体出现与其类似的酒精反应。

    据介绍,今年入冬以来,保定市二五二医院急诊科先后接诊“戒酒硫样反应”患者23例。经调查,出现这些症状之前的3—10天,这些患者均曾静脉滴注过头孢哌酮、甲硝唑等药物,且在发病当天饮过酒,其中包括白酒13例、啤酒5例、红酒4例、黄酒1例。 经过治疗,有20位患者的病情在4小时内即得以缓解;三位病人病情较重,住院三天后才康复出院。

    为什么在服药期间喝酒会出现“戒酒硫样反应”呢?据该院医生介绍,因头孢等抗生素类药物中含有一种类似双硫仑(又称戒酒硫)的成分,可以阻止乙醇(酒中的一种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导致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代谢受阻。所以,患者服用这类药物之后,即使只喝很少的酒,也会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并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出现头晕、气短、胸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及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呼吸抑制、心律失常、意识丧失、惊厥、休克甚至死亡。

    该院医务人员分析称,近来“戒酒硫样反应”病人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目前处于流感的高发期,服用头孢等抗生素类药物的患者较多;二是因为春节临近,部分患者带病应酬所致。

    该院医生特意提醒广大市民,春节临近了,各种聚会越来越多。如果患病正在服药期间,特别是在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期间,切不可为了面子强行饮酒。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