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白酒行业春节迎来又一消费增长期

2007/2/7 15:11:46 来源:中证网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上趋势  

    2006年食品饮料行业受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影响,涨幅为180%,居各行业年度涨幅之首。2007年1月Wind食品饮料指数涨幅25%,行业龙头公司涨幅更大。食品饮料行业的短期估值吸引力已减弱,但从长期看,估值仍具吸引力。 

    估值仍有吸引力 

    从国际同类公司比较看,PEG指标仍有吸引力。虽然目前A股食品饮料行业整体PE居高,但长期PEG指标低于欧美市场同类公司,仍有估值吸引力。国内A股食品饮料重点公司未来4年加权平均PEG为1.71,低于欧美市场同类公司2007-2010年PEG约2.12的平均水平。单独看白酒行业,A股重点公司市值加权平均PEG约1.74,低于欧美市场烈性酒加权平均PEG约2.08的估值水平。 

    从海外食品饮料公司成长历程看,相对稳定增长阶段赋予高估值。当公司的净利润(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增速处于相对稳定增长阶段,比如帝亚吉欧(2001-2003年)、可口可乐(1991-1997年)、百威(1998-2004年),对应PE也较高,这段时间内其股价涨幅也远远超越指数的涨幅。 

    股权激励和资产整合预期也是提升估值的两大因素。在全流通背景下,大股东资产注入和整合、管理层股权激励等措施都能激发企业的活力,从而带来估值提升的机会。泸州老窖的股权激励方案已获市国资委批准,等待上报省国资委审批,也有部分名白酒公司存在股权激励或资产整合的可能性。 

    两税合并对行业整体来说是利好。“两税合并”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以2005年报数据计算,食品饮料行业平均实际税率:白酒(37.6%)、葡萄酒(29.3%)、啤酒(26.7%)、黄酒(24.2%)、乳制品(25.4%),白酒行业将从名义税率下降中受益。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母公司虽执行33%所得税税率,但并表的子公司有可能享受税收优惠,执行15%所得税税率;而母公司享受税收优惠,不代表其全部并表利润都是这个税率,可能部分子公司实行33%税率。 

    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白酒行业2006年收入增长34%。2006年酒类主要子行业收入增长约16-30%,维持了2002年以来的高增长:白酒(34.4%)、葡萄酒(26.6%)、啤酒(15.9%)、黄酒(31.0%)。支撑行业高速增长的因素为:居民收入提高所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习惯逐步“趋优消费”。 

    目前中高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39%,预计2010-2015年,这一比例将上升4个百分点达到43%,中高收入人群数量增多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基础。2006年高档名白酒的放量增长、葡萄酒厂商压缩低价位酒,高档纯生啤酒销量增加,中高档黄酒区域销量持续增加等现象均集中体现了“趋优消费”。 

    虽然白酒消费面临来自健康和其他酒种替代的挑战,尤其是高档名白酒发展最为成熟,具有奢侈消费品特性,白酒消费逐步从低档向中高档开始变迁。销量趋于稳定,但销售均价增速处于较高水平:白酒(18%)、葡萄酒(21%)、啤酒(9%)、黄酒(13%)。
春节消费火爆的预期。每逢佳节喜事,“无酒不成席”形成了一种民俗,尤其白酒具有几千年的消费文化。春节临近,酒类消费将有火爆的预期。在未来几年GDP能保持8-9%增速的背景下,随着商务活动和居民外出就餐次数增多,餐饮消费总额趋于稳定增长,餐饮业酒饮档次和价格均较高,有力地促进了酒类的收入提升。 

    景气度回升,提价预期。2006年白酒行业景气度回升,行业应收账款增速降低,亏损企业数占比重逐步下降。2003年以来,白酒行业毛利率逐步提升,各方面指标均显示出白酒行业景气度在逐步回升之中,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多为行业龙头,品牌和市场管理优势明显,预计盈利增长更加突出。 

    由于成本上升,2005年以来一些大型白酒厂商纷纷提价。2006年初,五粮液首次高端酒提价,从每瓶10元上涨到60元,先后经过三次提价,高档酒的价格比以往已经高出10%。2006年2月,贵州茅台宣布出厂价格平均上调15%,涨价幅度为30~40元/瓶。2007年1月,贵州茅台公告适当上调茅台年份酒的出厂价格,预计此次提价对公司2007年收入的影响约在3%以内。 

    2006年高档酒提价反而没有带来销量的下降,反映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不是太高,同时提价也印证了名白酒消费结构升级的判断,预计春节后部分酒厂还有涨价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