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科技产业园领跑湖州现代农业

2007/2/25 9:30:28 来源:湖州日报

    一亩土地,通过走产业化之路,能创造出6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这是德清阳光农业生态科技产业园区创造的一个奇迹。 
    趁春节休假的间隙,记者来到园区观光一番。虽说是早春二月,可这里早已一派春意盎然。温暖的大棚内,营养钵内的各式花草郁郁葱葱,有的已经含苞待放。 

    “节日前夕,已经有一批花草漂洋过海,盛开在异国他乡的市场上。”据有关人士介绍,园区内引进现代化的生产流程,采用无土栽培,各式花草不仅提前上市,而且效益十分明显。据悉,就在这片园区的核心区块,每亩的效益高达60万元。

    与阳光园区同样红火的还有地处西苕溪源头的安吉中南百草园。这是一片集科教、观光、旅游、试验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科教基地,占地千余亩。

    “从大年初一开始,园里的游客就成直线上升的态势。”园区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大年初一当天1500人次,大年初二、三就突破3000人次,即使是昨天春雨绵绵也有近4000人次的游客。

    “趁着节假日,带孩子一起游览百草园,既达到了愉悦身心的效果,又让孩子增长见识,一举多得。”一位上海游客高兴地说。

    阳光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和中南百草园可喜的发展态势正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眼下,农业科技园区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承载地,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抓手。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把建设高标准的农业生产基地,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机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田园化、区域化、规模化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蚕桑园区建设的成效是一个明显的实例。

    结合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制订老桑园的更新改造投入机制,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与农民自筹相结合的建设资金筹措办法,加快推进标准化桑园建设。东部平原重点抓优化改造,加快高龄低产桑园的改造步伐,建设高标准的蚕桑规模园区;西部山区抓好重点乡镇蚕桑规模生产,建立万亩蚕桑基地和千亩蚕桑专业村。至去年全市总投入1.2亿元,已建成5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桑园规模园区698个,面积达10.51万亩,占桑园总面积的35.35%。新建的蚕桑园区不仅改变了以往高低不平、零星分散的状况,而且95%以上种植了农桑14等新桑品种。桑园的生产水平和抗灾能力得到增强,桑园的产量和桑叶的品质都得到提升。

    2006年全市还出现了蚕种饲养量、蚕茧总产量、茧款收入、张种产量“四增”的喜人景象。据悉,全市蚕茧收入达到5.86亿元,比上年增收1.98亿元,增长49.6%。全市19.3万户养蚕农户,户均收入3626元,同比增收1024元。

    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吴兴区走在前列。该区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重点实施了以三大产业特色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程。其中,南太湖吴兴生态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块占地不到1000亩,但每亩的效益达到万元,还带动农业生产基地2万多亩,带动农户近万户。尤其该园区内生产的有机小白菜成为上海家乐福超市的全国最大货源基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