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农贸市场食品质量良莠不齐

2007/2/26 11:48:08 来源:张家港日报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餐机会较多。然而近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有毒食品”在各级媒体不断曝光,市民对“什么食品才是安全的”感到困惑。为掌握我市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状况,市疾控中心去年共对市区、塘桥、金港、乐余等地的11家农贸市场进行了重点食品专项抽样检测。共计抽检淀粉类制品、腌(腊)肉制品、豆制品、酱腌菜、猪内脏、蔬菜、水发产品等16类155份食物样品。经检测,合格率为65.2%。水发产品、水果、鱼类、皮蛋、饮料、大米、蜂蜜、茶叶等的检测合格率均为100%;蔬菜的合格率为90.9%;猪肉、内脏的合格率为88.2%;蜜饯、豆制品的合格率为50%;酱腌菜为26.1%;瓜子为25.0%;腌(腊)肉制品(包括咸肉、腊鸡腿、香肠等)为9.1%;淀粉类制品(包括粉丝、粉条及粉皮等)的合格率最低,为8.3%。 
    样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过量和食品运输、保存不当引起。添加剂使用过量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散装酱腌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苯甲酸钠超标。苯甲酸钠是我国食品行业允许使用的防腐剂,也是目前最常用的防腐剂,但苯甲酸钠的使用有严格要求,如摄入过量会对人体肝脏和肾脏产生不良影响。腌腊肉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使用过量。在腌(腊)肉制品制作过程中,为使产品色泽好看并延长食品保存期,一般将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和防腐剂添加到食品中,如果亚硝酸盐含量在允许范围内,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如果用量过多则会造成两种危害:一是直接造成亚硝酸盐中毒,中毒后造成人体组织缺氧,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二是亚硝酸盐在特定的环境下会转化成为具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直接导致人体受损。淀粉类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明矾(硫酸铝钾)超标。明矾一般作为食品的“改良剂”、“膨松剂”使用。明矾中含有大量铝,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9年就将“铝”正式定为食品污染物要求严加控制。如果长期摄入大剂量铝,会在体内蓄积,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毒害,还会导致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一系列疾病。另外,农贸市场较多食品为散装货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如不注意保洁、降温等措施就容易导致食品质量下降。腌肉制品不合格还有一个原因是水分、酸价超标,水分超标会使食物保存期缩短、且易造成食物腐败,酸价超标说明该肉制品的油脂已经变质。豆制品不合格原因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或在销售时保存不当引起,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超标,这种豆制品如果不经加工直接冷拌食用则易导致人体肠胃不适。 
    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在选购各类食品时注意多加选择和合理分辨,各类食物购回后不宜放置时间过长,避免变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